隨著中國的經濟騰飛,越來越多的遊客也走出國門,
其中,許多海外遊的中國旅客必不可缺的一站,莫過於免稅店了。
畢竟,免稅店裡不僅種類齊全,還可以免除在國內購買相應奢侈品時昂貴的稅額,而且機場免稅店還可以買了直接走,想起來就美滋滋!
然而最近,
一家機場免稅店,
卻引起了網絡的熱議:
同樣的優惠券,
外國人買只需79,
卻賣給中國人1000,
這樣堂而皇之的「歧視性宰客」,
居然發生在
著名國際機場的免稅店裡!
(圖片來源:網絡)
微博爆料:在外七年,我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不公平以及歧視
這件事的開端,來自於微博上@大歐洲吐槽君的一篇投稿:
投稿人稱,自己已經在英國希思羅機場T2免稅店工作半年有餘,因為中國人是「消費主力軍」的關係,免稅店的經理也很喜歡她上班,
然而,在打工途中,這位已經在英國生活了多年的妹子,卻在這次做sales的經驗中,第一次感到了歧視:
(圖片來源:微博@大歐洲吐槽君)
這位投稿人稱,這家免稅店一直有讓她很在意的一種折扣:那就是第一次消費滿一定份額(在投稿人打工期間一直是250鎊),就可以獲得第二次購物八折的Voucher.
同事卻一再警告投稿人「不要隨便送這種Voucher」,投稿人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沒有在意。
然而前兩天,投稿人接待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女顧客,對方在香奈兒專櫃購買了300鎊的商品,這名投稿人便建議顧客先結帳,拿到八折的voucher再買其他的,此舉也得到了香奈兒專櫃的sales認同;
可正當投稿人帶著自己的同胞到收銀臺結款時,收銀員卻拒絕了她的請求,表示中國人需要花費1000鎊才能拿到這份voucher,
「Because she’s Chinese, need to spend 1000 to get voucher!」
投稿人第一反應是收銀員故意種族歧視,於是專門叫來經理詢問,但經理也表示:
的確對中國旅客實行了1000鎊才能拿八折Voucher的規定!
(圖片來源:大歐洲吐槽君)
當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投稿人直接在現場與經理當場對質:
憑什麼中國人就要多花錢!
這時,因為這股騷動,免稅店裡的其他同事和顧客也紛紛湊了上來,為了息事寧人,經理讓投稿人先繼續服務顧客,之後再找她談談。
然而之後的談話,卻再一次的粉碎了投稿人的三觀。
(圖片來源:大歐洲吐槽君)
投稿人說,經理向她承認中國人需要多出錢才能買voucher的事情「是有一點點不公平(little bit unfair)」,甚至承認這個額度之前只有500鎊,還沒有任何的書面證明!
可此時,由於事態擴大,投稿人許多本地同事也不敢上前幫忙。只是事後向她致歉,並告訴她一個驚人的事實:
同樣的一個Voucher,中國顧客如今需要1000英鎊才能得到的Voucher,其他國家的顧客購買只需要花費79英鎊!
這已經是堂而皇之的「宰客」了!投稿人於是一氣之下回家,並且在投稿中,曝光了更多該機場免稅店的內幕:
不僅定價比網上甚至機場外的商品含稅價都要更貴,還為了營業故意騙顧客說超過1000ML的液體可以攜帶上飛機,但這些全是假的!都是為了吸引顧客消費而撒謊!
(圖片來源:微博@大歐洲吐槽君)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專門製作中文的Voucher?真是豈有此理!
(圖片來源:微博@大歐洲吐槽君)
然而,隨著網絡輿論爆炸,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及在外華人也參與了討論中,發生在希思羅機場的事件,就像是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在知名網站知乎上,還有網友提到了這樣的細節:希思羅機場「坑」,不僅是免稅店坑,甚至連退稅都有「大坑」。
想要退稅,必須排長長的隊,但無論退什麼幣種,都會要求收手續費;
更可惡的是,如果你是信用卡退稅,就會有所謂的「工作人員」上前忽悠你填寫資料,但回國後才會發現不僅分文未退,更可怕的是聯繫不到任何相關工作人員!
(圖片來源:知乎)
更令人髮指的是,從網友的普遍反映來看,這樣的事情不僅僅在英國,在歐洲,中東,甚至澳洲和非洲,都有所謂的「Because you’re Chinese」,而堂而皇之的歧視你,甚至敲詐你的事件。
@Alice潘慧:希望大家在希思羅謹慎購物。之前春假回國遇到一個說中文的馬來西亞導購,不停的讓我多買東西說買到500就有vip voucher…
結果買超了也沒有券還非說是每個人運氣不一樣。前後說法不一致也就算了,不停的帶你去下一個地方慫恿你買更多東西這種行為就很噁心了。
講真的……在英國常駐的朋友們其實化妝品包包之類的經常有電商打折或者學生折扣是比機場免稅店便宜的!希望希思羅正面回應一下這一系列問題不要再坑中國遊客了!
@M a y 女良女良:當年我在希斯羅機場,整個機場沒有任何中文指示,在入關口做了一個多小時的義務翻譯。
但諷刺的是,到到達大廳後,竟然看到十幾米高的巨幅化妝品海報,上面全是中文。那種感覺很複雜,很深刻。
@楊雅均:不光機場是這樣啊,中國遊客多的地方都是這樣,我在愛丁堡的羊絨圍巾店打工也是。滿400磅可以打95折。
最主要的是這種規定從來就是沒有書面說明的,都是口頭傳授,我每次都和中國顧客說。經理是個印度裔,告訴我這個折扣要在顧客沒有買到400的時候推動他們買更多才說的。
如果他們已經買到了,就不要說了。他一直覺得我說了是影響他賺錢。之前我一直把鍋推給是印度人。
有位顧客買了300多,我和他說400可以95折,他湊到了401,九五折後300多,前臺竟然不給打折,說消費不滿400沒有提成。
@周先琪:何止是英國啊,去羅浮宮博物館的時候,羅浮宮有日文介紹,有韓文介紹,唯獨沒有中文。
出了博物館,發現商店這個詞卻被翻譯成了大大的中文。不求他們事事都想著中國,可是別這麼區別對待啊。
@Lawrence:在米蘭文藝復興百貨的時候外國sales也是跟我說New collection不打折,我說所以我要在買單的時候當兩分鐘韓國人或者日本人嗎,然後她不好意思的給了95折。
感覺歐盟國家的人覺得東方臉大部分都是韓國人或日本人,中國人應該都跟團,不會自由行一樣,
相反坐shuttle bus巴基斯坦司機跟我說中國很強大,很多國家大企業都有中國人入駐,只有中國能跟美國叫板,他很喜歡中國。
甚至同樣的事件也發生在澳洲。
一位微博網友「墨爾本客」也在微博中爆料了自己在墨爾本機場打工時的經歷:某種在中國名聲遠揚的保健品,在機場免稅店的價格,讓本地人看了直搖頭,然而中國人卻爭先恐後的買;
如果有華人的sales提醒他們藥房賣的更便宜,還會被導遊怒目而視,而許多顧客們明知是坑,也表示自己「沒得選擇」
(圖片來源:微博@墨爾本客)
長此以往,多少中國人的血汗錢,都被騙光了!
事發之後,不止一名網友質疑:難道中國人「人傻錢多」的形象,就那麼深入人心?
然而事實可能真的如此。
記憶力好的讀者朋友們,應該也還會對我們《澳洲微報》去年報導過的《中國人海外遊,3分鐘把一家店買空!》的報導印象尤新。
即便這是「不強制購物團」,然而團裡的中國旅客卻表示「寧願不玩也要買到加拿大鵝」,然後在關店前,用3分鐘把店內所有的加拿大鵝羽絨服掃購一空!
如此強大的購買力,也實在是讓人汗顏。
但,購買力強,並不等於「人傻錢多」。
或者應該說,正因為中國人自己都帶著「不買白不買」的心態,才反而助長了這些免稅店的宰客之風,甚至同為亞裔,韓國人和日本人都可以以更便宜價格買到的商品,換在中國人身上就要花更多的錢。
這,說到底,就是種族歧視。
目前,希思羅機場機場免稅店方面已經回應:將立刻糾正。
(圖片來源:微博@人間奶泡)
小編也希望,這件事情可以立即得到糾正,也希望以後華人出門旅遊時,務必擦亮雙眼,理智購物,不給任何想要宰客的不法商家有任何可趁之機。
■緊急通知,NAATI 加分倒計時!錯過這個,你的移民之路將遙遙無期!更多好文精選
點擊下方藍字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