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月開放大船進鯖魚產卵場捕撈,這個詭異的決定引發各界譁然

2021-02-27 漁業圈

聯繫電話:18060347219(微信同號)

以上為廣告,需要請聯繫----

中新網1月2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漁業署」決定2月禁漁20天,但同時開放100噸以上扒網漁船進入鯖魚主要產卵場——蘇澳外海「紅火心」捕撈80天,最快春節後實施。此舉引起各界譁然。

  漁船進行作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記者吳淑君/攝

  

據報導,為保護每年產值達4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鯖鰺漁業,臺「漁業署」原來研究除了每年6月禁漁期外,再在鯖魚2至3月產卵期間禁漁1個月。但由於南方澳扒網漁船業要求,臺「漁業署」改變做法,2018年「九合一」選舉前決定2月禁漁20天,但同時開放100噸以上扒網漁船進入鯖魚主要產卵場——蘇澳外海「紅火心」捕撈80天,最快春節後實施。

對此,新北、基隆漁會齊聲反對,指臺「漁業署」開放大型漁船1至5月進入紅火心捕魚80天,卻未指定作業時間,漁會擔心2月禁漁20天的限期一過,大船即開拔捕撈,學者也擔心6年禁漁成果恐怕因新政毀於一旦,呼籲臺當局慎重。

臺灣近海漁業漁獲量1年約16萬噸,鯖鰺漁業佔逾一半,因過度捕撈導致部分鯖魚來不及長大,臺灣「農委會」2013年起實施每年6月禁漁1個月。

臺灣海洋大學教授呂學榮稱,禁漁政策實施前一年,花腹鯖平均體長25.7釐米,2017年已有31.2釐米;禁漁前一年最大體長37.1釐米,休漁後連續5年都超過40釐米,證明禁漁有效。去年漁獲量6萬多噸,均價也有24元,是近5年最好。

他表示,鯖魚有兩個主要產卵場,一個在東北海域、一個在蘇澳外海的紅火心,鯖魚在1至3月聚集紅火心交配產卵。他警告,紅火心試辦開放100噸以上漁船進入要很小心,不能等到一兩年後再檢討。

貢寮區漁會理事長陳國光痛批新政策錯誤,稱要永續鯖鰺漁業,應限制100噸漁船進到12海裡內作業,等漁場的魚變多了,避開產卵期,再開放2個月進來作業也不遲。他自己有兩組扒網漁船,紅火心就算開放他也不會去,不是因為遠,而是「錯誤的事我不做」。

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指出,過年本來就會休漁一周,再扣掉「月光期」無法作業一周,臺「農委會」2月增加禁漁20天根本沒意義。

他強調,事實上,鯖魚3月產卵最多。此外,臺「漁業署」開放大船進紅火心捕撈,卻未規定若越過6海裡如何處罰,「『漁業署』同意這個條件很詭異」。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掃碼關注

咱漁民自己的圈子

漁業資訊,天氣通知,政策解讀

相關焦點

  • 臺灣鰻苗捕撈11月1日解禁 北部宜蘭、花蓮已現魚影
    《中國鰻魚網》綜合《日本養殖新聞》訊   2018年鰻苗捕撈季就要開始了,領先開跑的依然是臺灣。2018年臺灣為期4個月的鰻苗捕撈將於11月1日(農曆9月13)日展開。往年,鰻苗捕撈都是從北部宜蘭、花蓮縣沿岸開始的。今年在解禁之前,北部宜蘭、花蓮縣已經有魚影。
  • 拍案 臺灣4歲女童遭當街砍頭引發譁然 憤怒民眾圍毆兇嫌
    此案引起社會譁然,甚至有憤怒的民眾兩度包圍嫌犯欲毆打教訓他,場面火爆。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29日報導,女童被砍案發生在3月28日上午11時許,小名「小燈泡」的劉姓女童與媽媽當時正前往西湖捷運站,準備跟外祖父母會合。一名男子突然從後方靠近騎著兒童腳踏車的女童,隨即拿出菜刀砍向女童頸部。
  • 「鬼節」臺灣桃園機場2個工作梯詭異自動滑行 航空公司回應
    航空圈訊 在農曆中元節之際,臺灣最大機場——桃園國際機場2個工作梯在無人情況下詭異自動滑行,視頻爆出後引發關注
  • 恢復生態 泰國灣3府禁商業捕撈90天
    世界日報訊  漁業廳宣布,濱臨泰國灣的巴蜀、春蓬及素叻他尼等3府海域內,從本月15日起禁止商業捕撈90天,讓海洋休養生息,恢復漁業資源。(圖片取自鮮新聞泰文網)泰國漁業廳公關部門8日透過臉書宣布「2021年泰國灣關閉」計劃,涵蓋範圍包括上述3府治海域,實施時間將從下周一2月15日起,直到5月15日為止。
  • 既有鐵路又有BRT的路線——大船渡線
    今天的講述是關於東日本旅客鐵道的大船渡線,很多氣仙沼的當地人去一之關站換乘東北北海道新幹線或者東北本線都要坐上這條大船渡線。大船渡線的標誌物是皮卡丘,是地震後恢復的一之關~氣仙沼段中運行的主題列車,也是日本當地兒童乘坐很多的列車,建議大家去乘坐。BRT列車有自己的專用道路,因為JR的公司使用代行巴士時,不想讓列車因紅綠燈的影響而延誤,所以這種先進方法是挺好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 【國際】時隔2年,日本福島近海捕撈魚檢出放射性物質超標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22日,日本福島縣近海捕撈的一種魚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
  • 《突然有一天之2月29日》帶血車票,徘徊在收費站的詭異黑車!
    突然有一天之2月29日 (2006)類型: 恐怖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突然有一天之2月29日的劇情簡介 · · · · · ·  美麗的少女韓智妍曾是一名高速公路的收費員,如今她身在五井精神病院,罹患嚴重的失眠症,精神恍惚,憔悴不堪。
  • 帛琉扣押中國捕撈船及28名船員,外交部回應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於文】法新社15日報導稱,帛琉政府表示,一艘涉嫌非法捕撈活動的中國漁船及其28名船員在帛琉被扣留
  • 臺灣,「防疫模範生」神話破滅!
    臺灣雖然自詡「防疫模範生」,但多國解封都未將其納入,尤其是自認跟日本有「過命交情」,卻也未進入日本的首波解禁名單,島內輿論一片譁然。據「今日海峽」報導,臺灣自詡防疫成績不錯,不過近來疫情緩解,多個解封國家首批開放清單,都未將臺灣地區納入!比如日本首波名單只有越南、泰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並不包括臺灣地區,而希臘、紐西蘭、澳大利亞的名單中也沒有將臺灣地區列入。
  • JR北海道全線特急恢復運行 未定區段存廢引發擔憂
    另一方面,JR北海道公布的道內各條線路重啟時間均在9月內。唯一重啟尚無眉目的是發生橋桁錯位、鐵軌彎曲等的日高線苫小牧至鵡川區段,原因是架橋需展開調查。 JR北海道2016年11月曾透露,包括該區段在內的13個區段約1200公裡的線路由於乘客過少等原因,「單靠本公司難以繼續運營」。
  • 2016年挪威海產品出口再創佳績,鯖魚鯡魚成主力
    挪威海產局分析員Kristin Lien表示,海產品出口額增長的主要歸功於鯡魚和鯖魚價格不斷上漲。今年挪威鯡魚和鯖魚配額較低,而主要的出口市場需求不減。挪威鯖魚的主要出口國為日本和韓國,另外也向德國、波蘭和白俄羅斯出口鯡魚。具體來看,2016年挪威出口鯖魚總額為41億克朗,比2015年增長6%;出口鯡魚總額為31億克朗,比2015年增長22%。
  • 臺灣創意路燈遭非議 創新意識暫且擱淺
    近日,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南投國姓鄉臺灣水鹿養殖全臺居冠,縣府裝設水鹿意象路燈呼應地方產業。有居民認為,鹿角是攻擊武器,象徵會傷人,對著民宅不利風水。縣府發現不管怎麼轉向,鹿角都會指向民宅,因此全拆,結果又有人說「不信風水」,「水鹿很可愛,拆了很可惜」。  螢火蟲意象路燈,也有民眾認為像「蟑螂」。
  • 大陸各界心繫台灣花蓮同胞紛紛伸出援手,廣西捐款100萬元人民幣
    國臺辦2月8日消息,臺灣花蓮強震發生後,國臺辦、海協會會同大陸有關部門,與花蓮方面保持密切聯繫溝通,跟蹤災區動態,表達慰問與提供協助之意,做好隨時赴臺救援和提供救助設備的準備。 中國紅十字會7日決定向臺灣紅十字組織提供100萬元人民幣緊急救災款。海協會和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關方面也將分別向花蓮方面捐贈100萬元人民幣,幫助受災同胞渡過難關。大陸各界民眾心系同胞安危,展現同胞大愛,紛紛通過網絡等各種方式表達對受災同胞的關切與慰問。
  • 重磅:臺灣將於9月明確施行細胞治療項目!
    該辦法中明確開放臨床治療的細胞治療項目、適應症及相關管理規範。衛福部表示,為向各界說明修法重點並主動釋疑,已於7月17日辦理說明會,邀請醫療機構、產業界及學研單位出席,與會人士對於本辦法修正方向多持正面肯定。草案預告期將於8月13日結束,預計於8月下旬送交本部法規會審查,將可於9月發布施行。
  • 豬肉「萊」襲,臺灣消費者食難安
    新華社臺北1月7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臺北市松山區的一家超市內,肉品區懸掛著「臺灣豬」的醒目標識。  「雖然寫的是臺灣豬,但以後我們家會減少食用豬肉。」林女士說,為了家人健康,避免誤食「萊豬」,全家人決定減少購買豬肉。  去年8月底,臺當局無預警宣布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美國豬肉與30月齡以上牛肉自2021年1月1日進口臺灣。這種豬肉被臺灣民眾稱為「萊豬」,儘管各界對之強烈反對,但開放決定仍於今年1月正式生效。
  • 【注意】拖蝦船 越線 捕撈 被抓!沒收違法所得,2-5萬元罰款
    「漁業、漁民」的問題請在文章底部 「寫留言」點擊這裡—加入(漁民朋友圈)拖蝦船越線捕撈18日下午2時半,市海洋與漁業執法隊的執法船從石浦出發。帶隊指揮長黃劍波副隊長得到信息通報,在203海區發現有拖蝦漁船在禁漁區線內違規生產作業。執法船艇全速進發,2個小時後,在象山的漁山東南海域發現了兩艘目標漁船。執法船隨即放下船載快艇,拉響警笛,利用快艇速度優勢,對違規漁船形成包夾態勢。違規漁船發現執法船到來,自知理虧,一邊起網,一邊加速向禁漁線外開去。
  • 臺灣最大達悟族拼板舟 落腳少數民族文化園區
    華夏經緯網9月7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蘭嶼達悟族人10年前打造一艘全臺最大的18人座拼板舟《拜訪號(Si Mangavang)》,來年花了18天徒手划槳航行700多公裡,從蘭嶼到臺北市大佳河濱公園,創下紀錄;如今拜訪號移至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展出,讓民眾更認識達悟族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