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萊」襲,臺灣消費者食難安

2021-02-23 NZ華頁

  新華社臺北1月7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臺北市松山區的一家超市內,肉品區懸掛著「臺灣豬」的醒目標識。林女士端詳了一番豬肉,幾次拿起又放下,最終選了幾盒雞肉和羊肉放入購物籃。

  「雖然寫的是臺灣豬,但以後我們家會減少食用豬肉。」林女士說,為了家人健康,避免誤食「萊豬」,全家人決定減少購買豬肉。

  去年8月底,臺當局無預警宣布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美國豬肉與30月齡以上牛肉自2021年1月1日進口臺灣。這種豬肉被臺灣民眾稱為「萊豬」,儘管各界對之強烈反對,但開放決定仍於今年1月正式生效。

  臺北市光復北路一家賣場內,肉品區懸掛有「臺灣豬」標識,表明不含萊克多巴胺。新華社記者 吳濟海 攝

  在阻擋無效後,社會各界發出「最卑微的請求」,希望當局在進口「萊豬」時能明確標識,但仍遭當局拒絕。當局農業和衛福主管部門稱,可通過標識產地來做區隔。於是,各大超市、賣場均掛出「臺灣豬」「某某產地牛」等標識。

  林女士表示,雖然「臺灣豬」和其他進口豬肉不含萊克多巴胺,但各式各樣的肉品太多了,標識也多,時間久了難保不會「誤選」,所以會多食用其他肉品以替代。超市工作人員說,元旦以來選購豬肉的消費者明顯不如年前多。對豬肉望而卻步,自然殃及到那些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廠商。輿論質疑,為了替美國「萊豬」開路而讓其他安全豬肉受損,臺當局這樣的做法,公平嗎?

  為留住消費者,很多餐飲店也掛出醒目的「臺灣豬」標識,或者打出「本店絕不使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品」等廣告。但也出現各地標識不一等亂象,令消費者無所適從。臺北復興北路一家快餐店的員工告訴記者,雖然貼了「臺灣豬」標識,但不少熟識的消費者用餐時還是會問以後會不會用「萊豬」?「大家還是擔心。」他說。

  臺北市民生東路一家超市的肉品區貼出告示,表明所售生鮮加工製品所使用的豬肉相關原料產地為臺灣。新華社記者 吳濟海 攝

  「萊豬」之亂除了讓消費者面臨食安威脅,還可能要承擔肉品漲價帶來的額外負擔。據臺灣媒體報導,元旦「萊豬」進口甫生效,已有便當業者以改用「臺灣豬」為由將豬肉類便當價格調高。一些臺灣產豬肉製品也傳出漲價消息。消費者紛紛「吐槽」:「以後吃不起豬肉了」「漲價吧,反正不吃了」。

  中國國民黨7日召開「反萊豬聯署」記者會,呼籲民眾積極參與聯署,通過實際行動展現拒絕「萊豬」民意。

  「萊豬」帶給臺灣社會的衝擊遠未結束,消費者食「豬」難安。

                         



聯繫我們

地址:518 Dominion Rd, Mt Eden, Auckland官網:http://www.mpages.co.nz/

華頁客服「

相關焦點

  • 臺灣連爆7起食品藥品過期案,民眾痛心:還有什麼東西能吃丨食安
    臺灣知名零食品牌「蝦味先」近日被曝光使用大量過期原料,危害消費者健康,引發社會關注。近兩周內,臺灣已連續發生7起食品、藥品過期案,不少民眾失望痛批「臺灣還有什麼東西能吃」。有46年歷史的「蝦味先」系臺灣知名零食品牌,廣受消費者喜愛。
  • 雅培6款產品疑變質在臺灣下架 曾因食安管理缺陷被點名
    9月10日訊(記者 海洋)近日有媒體報導稱,雅培6款產品在臺灣被要求下架,原因疑是產品變質。
  • 關於預防食用火燒豬肉等生肉中毒預警公告!
    德宏州人民政府食安辦  德宏州食藥監局關於預防食用火燒豬肉等生肉中毒預警公告德食安辦公告〔2017〕1號 火燒豬肉、撒苤、過手米線等德宏民族特色食品,歷來深受廣大群眾的青睞和喜好,由於所食用的這些食品多數是帶有血色的半生肉或生肉,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 臺灣反「萊豬」醫師被「查水錶」,網友:「衛福部」=「餵毒部」
    據臺媒報導,明年元旦臺灣將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美豬,島內民間反瘦肉精美豬聯盟成員、醫師蘇偉碩日前在網絡社群發表含萊克多巴胺豬肉對人體有害相關言論,被島內主管機關
  • 味全堅持食安優先,一切從「心」出發
    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作為一家致力於食品安全發展的企業受邀參加本次年會,味全研發中心原料研究組主管施政廷先生於大會發言,闡明味全食安優先的決心,以安心、品質、透明公開為食安政策,以成為消費者最安心品牌為食安目標。
  • 食安丨「毒雞蛋」肆虐西臺灣,據估已有300多萬顆被消費者吃下肚
    > 圖片來自網絡微信公共號:shipinanquanbao繼歐洲之後,臺灣也爆發嚴重的
  • 手機掃條形碼可查食安信息 食安查APP正式上線
    為了進一步方便公眾和食品生產經營者及時查詢抽檢信息,提高信息獲取的可及性,提升抽檢數據的利用效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開發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查詢系統客戶端—食安查
  • 食安「大派對」即將來襲!
    消費者通過關注「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掃描產品條形碼或通過掃描活動現場提供的「一店一碼信息公示牌」的商家主體查詢碼(二維碼),體驗「一品一碼」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並參與活動,活動設立專項獎品,對參與人員進行獎勵。4、開展愛心銀行支行建設和授牌宣傳活動。
  • 多隻老鼠啃食豬肉,場面太噁心了...
    拍攝者說話:「我們怡翠世嘉的業主們請注意,我們旁邊有個錢大媽,說是不賣隔夜肉,結果裡面的瘦肉有三隻老鼠在那裡咬啊咬啊……」另一個視角:從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至少有兩隻大老鼠在一塊尚未分割的生豬肉上亂爬
  • 家樂福買到過期餅乾 消費者遭遇維權難
    家樂福買到過期餅乾 消費者遭遇維權難
  • 餐飲業食安問題頻出!餐飲老闆小心被重罰
    近期,餐飲行業食安問題頻出,不但考驗著消費者的神經,也讓很多餐飲老闆寢食難安。而這些問題讓原本就如履薄冰的餐飲業,更是雪上加霜。
  • 闢謠 豬肉有「鉤蟲」?別鬧了,假的
    近期你還在吃豬肉嗎?」近日,一則微信帖子在朋友圈廣為流傳,稱全國各地豬肉大面積出現鉤蟲。豬肉難道真的出問題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就網上「豬肉鉤蟲」傳言作出了說明:沒有所謂鉤蟲。  經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佘銳萍教授、北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高級獸醫師曹克昌、農業部屠宰技術中心副研究員高勝普、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高 級工程師陳淑敏等專家查看網上流傳的「豬肉鉤蟲」的相關圖片,確認大部分都是豬的血管、淋巴管、神經纖維、肌腱以及筋膜等結構。因為這類物質有些本身看起 來像蟲體,所以導致沒經驗的消費者會把這些豬肉的成分誤認為是蟲子。
  • 【食安科普】一張圖讀懂食品溯源政策要點
    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進行推動,覆蓋食品生產基地、食品加工企業、食品終端銷售等整個食品產業鏈條的上下遊,是一個能夠連接生產、檢驗、監管和消費各個環節,讓消費者了解符合衛生安全的生產和流通過程,提高消費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統。
  • 豬肉有寄生蟲?視頻已傳到屏山人的朋友圈,真相是......
    聽說豬肉有寄生蟲的視頻已經傳到屏山的朋友圈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屏山縣食藥監局和相關部門就出來闢哈謠
  • 香港食安中心:15款奶粉無超標
    8月17日,據《晴報》、香港01、香港無線新聞網報導,香港特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下稱「消委會」)檢驗市面上15款嬰兒配方奶粉,發現全部含有汙染物氯丙二醇
  • 掛著羊頭賣豬肉-臺灣接連曝出食品安全醜聞
    刮著羊頭賣豬肉-臺灣人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啊。一點都不輸大陸人民啊。「買羊肉,吃到豬肉,騙很大」!
  • 玉林某地查獲240公斤死因不明生豬肉!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陸川突擊檢查了烏石、月垌、灘面、大橋等4個鎮(村)4個農貿市場,檢查豬肉銷售攤點120多個,搗掉私宰生豬作坊一個,沒收電子秤2臺、無檢疫證明死因不明生豬肉品240公斤……
  • 【食安監管】「雙匯」香腸被指在臺灣檢出含非洲豬瘟病毒 雙匯表示正在跟蹤核實
    黃金城還指出,被驗出含有非洲豬瘟病毒的香腸是「雙匯香脆腸」。針對此例說明,臺灣和日、韓一樣都查到有旅客違規從大陸帶回豬肉類產品香腸,但目前病毒尚未延燒至臺灣養豬業者。防檢局多次說明,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可在冷凍豬肉存活1000日、冷藏豬肉存活100日,很容易傳播,若是豬被感染死亡率達100%。
  • 臺灣再爆食安問題,14萬顆致癌「毒雞蛋」下架
    臺當局「食藥署」21日公布,在市面批發行驗出過量致癌物「戴奧辛」(即「二 口惡英」)雞蛋,並緊急啟動封存、預防性下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