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中的「白色帶狀物」(佘銳萍)
網上流傳的所謂「豬肉長鉤蟲」究竟是什麼?
經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佘銳萍教授、北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高級獸醫師曹克昌、農業部屠宰技術中心副研究員高勝普、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高 級工程師陳淑敏等專家查看網上流傳的「豬肉鉤蟲」的相關圖片,確認大部分都是豬的血管、淋巴管、神經纖維、肌腱以及筋膜等結構。因為這類物質有些本身看起 來像蟲體,所以導致沒經驗的消費者會把這些豬肉的成分誤認為是蟲子。
同時,為了進一步弄清此問題,佘銳萍教授專門到某超市豬肉銷售櫃檯去尋找到了類似網上的白色帶狀物,此物用手拉的時候可變長,放開 後,它可漸漸縮回變短。用刀切開此白色帶狀物後部表面的肌肉後,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塊肌肉結構,而白色帶狀物正是這塊肌肉的肌腱結構,並不是寄生 蟲。進一步翻開後發現,這塊肉是從豬蹄部分割下來的一塊肌肉。
豬肉中的「白色帶狀物」,原來是肌腱結構(佘銳萍)
網上流傳的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的說法沒有科學道理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到目前的研究為止,除了引起狂牛症的病原---朊病毒以外,所有的寄生蟲及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均可以通過高 溫處理後被滅活。所以,此說法是沒有道理的。寄生蟲一般在80℃以上即可滅活。網上所說的「鉤蟲」之所以「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是因為它們本 身不是蟲子,也沒有生命,而是肌腱等緻密結締組織,所以很難煮爛。
豬肉中沒有所謂的「鉤蟲」
現有的資料表明可以感染豬的寄生蟲病大約有20多種,而蟲體可在豬的肌肉組織中寄生的只有2種,一種是豬囊尾蚴病,另一種是旋毛蟲病。這兩種病 均屬於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也是豬肉衛生檢驗的必檢項目。在豬肉中並沒有所謂的「鉤蟲」,關於「豬肉鉤蟲」的說法缺乏基本科學常識。
作為消費者如何規避感染上述兩種寄生蟲病?
人感染豬帶絛蟲、旋毛蟲主要與飲食衛生習慣以及肉品烹調的方法密切相關。生食豬肉、烹調時間過短、蒸煮時間不夠以及生、熟食品製作用具混用等是引起人的感染的主要原因。
作為豬肉的消費者,應該從如下四方面注意防範
1、從源頭上杜絕接觸病原體。購買豬肉時應在正規的豬肉銷售市場和點或店購買經檢疫合格的豬肉,不要在無證照、無資質的銷售點或店購買豬肉,以免買到未經檢驗的病豬肉。
2、家庭切菜板要做到生熟分開,切過肉的菜板一定要充分洗刷乾淨,再用開水衝洗。烹飪肉食品時一定要保證熟透。
3、改變吃生肉的飲食習慣。
4、外食族們(天天在外吃飯者)注意儘量避免在沒有資質的路邊小攤或沒有衛生保障的餐館用餐。在時間許可的前提下,最好自己做飯吃。
重磅!你的銀行卡除了銀聯將有更多選擇了,刷卡手續費還會下降哦
考生家長看過來!全國高校自主招生啟幕,筆試面試技能全Get√
熱點 | 元素周期表要多背4個新元素了!名字都怪怪的!
來源:新華網
本期編輯:石玲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