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元不少朋友圈裡瘋傳一種豬肉長「鉤蟲」的說法,並稱這種「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
就是它就是它↓↓↓
傳言一出,很多親們都表示,自己在購買豬肉的時候也見過這種「蟲子」,以後要少吃豬肉,儘量不要做帶有豬肉的菜等等……
但是!!!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發出重磅消息,適時打破謠言
↓↓↓
豬肉裡有蟲,這則謠言已經傳了多年。2013年以來,媒體多次對「豬肉有蟲」的謠言進行闢謠。也有不少記者曾走訪屠宰、檢驗、市場三環節,還原「有蟲豬肉」真相,證實傳言中豬肉裡「會動」的蟲子,其實是血管、筋腱。
▽2014年11月20日,央視《焦點訪談》也曾對此進行了闢謠報導。
所以廣元的小夥伴不要太驚慌。
早在2014年11月謠言再起時,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給出了答案,鉤蟲只寄生於豬的腸道內,一般不會出現在肌肉和脂肪組織裡。「豬肉有蟲」的說法毫無科學根據,可以判定是謠言。另外,「目前全世界都沒有發現『高溫都煮不死』的寄生蟲,一般情況下,蟲子在100℃的水中煮5分鐘都不能存活。」
據介紹,豬肉中的寄生蟲主要有兩種:囊蟲和旋毛蟲。囊蟲肉眼可見,只有黃豆那麼大,是一個個囊泡,也就是常說的「米豬肉」,一般只有北方地區的豬才會有,而旋毛蟲肉眼根本無法看見。
但是還有些小夥伴會問,雖然不存在「豬肉鉤蟲」,那大家看見的豬肉裡一條條白色的東西是什麼?
經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佘銳萍教授等專家查看網上流傳的「豬肉鉤蟲」的相關圖片,確認大部分都是豬的血管、淋巴管、神經纖維、肌腱以及筋膜等結構。因為這類物質有些本身看起來像蟲體,所以導致沒經驗的消費者會把這些豬肉的成分誤認為是蟲子。
同時,為了進一步弄清此問題,佘銳萍教授專門到某超市豬肉銷售櫃檯去尋找到了類似網上的白色帶狀物,此物用手拉的時候可變長,放開後,它可漸漸縮回變短。↓↓↓
豬肉中的「白色帶狀物」
用刀切開此白色帶狀物後部表面的肌肉後,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塊肌肉結構,而白色帶狀物正是這塊肌肉的肌腱結構,並不是寄生蟲。進一步翻開後發現,這塊肉是從豬蹄部分割下來的一塊肌肉。↓↓↓
豬肉中的「白色帶狀物」,原來是肌腱結構
另外,專家也已經澄清網上流行的三大食品謠言:
「豬肉鉤蟲」被證實為子虛烏有
「飲用純淨水會形成酸性體質」是謠言
「魚腥草會導致腎病腎癌」結論不嚴謹
還有網上流傳的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的說法更加搞笑了。→→它們本身不是蟲子,也沒有生命,而是肌腱等緻密結締組織,當然很難煮爛啦。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到目前的研究為止,除了引起狂牛症的病原---朊病毒以外,所有的寄生蟲及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均可以通過高溫處理後被滅活,寄生蟲一般在80℃以上即可滅活。
:被吃還被冤枉,寶寶心裡也苦啊!
圖文來源:【央視新聞】、央視新聞微博、新華社、廣西新聞網、溫州都市報、杭州交通91.8等。版權歸屬原作者。
謠言終究被識破,只有用科學武裝大腦才不會人云亦云!
同意的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