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Patton, S. C., Leavitt, S. M., Gibbs, D., Harris, N. L., Lister,K., Anderson-Teixeira, K. J., ... & Griscom, H. P. (2020). Mapping carbonaccumulation potential from global natural forest regrowth. Nature, 585(7826), 545-550.
Susan C. Cook-Patton
1.The Nature Conservancy, Arlington, VA, USA.
2.Smithsoni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 Edgewater, MD, USA.
遏制全球變暖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捕獲大氣中多餘的二氧化碳。恢復天然林是捕獲更多碳的重要策略,但是對其潛力的準確評估受到碳累積速率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的限制。為了減少不確定性並更好地預測碳積累率的變化,這個研究通過文獻搜索和國家統計數據得到了全球自然生長森林中碳的全球數據集,使用這些數據來評估氣候因素,土壤特徵和歷史土地利用如何影響碳積累的變化,並建立一個在全球範圍內潛在碳積累的空間模型。為了評估速率為何以及在何處不同,這個研究在匯總了13112個碳累積的地理測量數值。
研究發現,氣候因素比土地使用歷史更好地解釋了碳累積速率變化,因此研究將實地測量結果與66個環境協變量層結合起來,以創建一個全球一公裡解析度的自然森林再生長30年間潛在地上碳積累速率的地圖(圖1)。該地圖顯示了全球範圍內,碳累積速率變化超過100倍,並表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違約率可能低估了地上碳的累積率,平均降低了32%(圖2)。相反,由於對潛在新森林的位置使用了過高的速率,天然再生林所帶來的最大的氣候減緩潛力比以前的報告低了11%。儘管這個研究的數據彙編所包含的研究和站點比以前更多,但結果取決於數據可用性(數據集中在十個國家/地區)以及數據質量(因研究而異)。這些地塊涵蓋了預測碳積累速率的地區(北部非洲和東北亞除外)的大多數環境條件,因此提供了一個可以評估天然林的再生長作為緩解氣候變化策略的全球統一工具。
圖1 繪製積碳潛力圖。a. 在自然生長的森林中(純色)和熱帶稀樹草原生物區系(陰影線)中預測的地上碳積累速率; b. 每1公裡像素的模型不確定性相對於最佳擬合模型值的比率; c. 在Griscom等人中的模型化累積率,以證明這些概率分布。
圖2 與IPCC默認值相比的預測速率。彩色條表示每個生態區和大洲的最小和最大模型速率之間的範圍,假設前30年為線性增長率,因此可以將本研究的增長率與小於20年的年輕森林的IPCC增長率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