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環境部長麥肯納:中加將發揮全球氣候行動領導力

2021-02-24 能源雜誌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詳情

12月8日,加拿大環境及氣候變化部部長凱薩琳•麥肯納就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訪華期間與李克強總理共同發表的《加中氣候變化和清潔增長聯合聲明》召開記者見面會,圍繞氣候變化、清潔技術、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等話題對包括《能源》雜誌在內的媒體做了介紹。

 如何發揮全球領導力 ◁ 

「隨著美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退步,中國和加拿大有機會也有責任在環境變化和《巴黎協定》的執行上站出來。」凱薩琳•麥肯納表示,這次訪問加拿大總理和中國討論的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兩國在全球環境治理當中扮演的角色。

麥肯納強調:「《巴黎協定》是不可逆轉的也是不可以重新談判的」。目前加中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導力方面已經有比較實質的進展,加中雙方與歐盟已經在今年9月召開了一個關於氣候變化的全球性會議,通過這樣一個大會來推行關於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實施。

根據《加中氣候變化和清潔增長聯合聲明》,加中雙方同意在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這兩方面建立相關部長級對話。首先,氣候變化部長級對話是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牽頭,將為氣候變化領域全面政策對話提供平臺,包括加強在市場解決方案方面的合作,例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方面的商業合作;另外一方面,清潔能源部長級對話將由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和中國國家能源局牽頭,將為促進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平臺,包括從化石能源向更清潔燃料轉型,例如核能、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

 中加合作的領域 ◁ 

凱薩琳•麥肯納指出,兩國有很多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鑑的地方,比如加拿大有很多關於環保方面的解決方案,這方面的合作將會是雙贏的。

加拿大有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技術,這對於燃煤方面的利用非常關鍵,如果碳捕集的技術可以擴大規模,提高經濟效益,那麼可以對煤電生產的過程中產生的排放有非常有效的控制。另外一些領域,比如燃料電池,加拿大的巴拉德公司在應用燃料電池的技術方面正在進行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還有在太陽能方面有家企業叫Skypower,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項目開發商,已與中國華陽集團達成了一項世界級合作,幫助技術擴大規模、擴大產能和降低成本。

就目前碳捕集等清潔技術在加拿大的現狀問題上,麥肯納告訴記者,加拿大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清潔技術的發展,目前專注做清潔技術方面的企業比較少,但是與此同時全社會各行各業都在開發和利用清潔技術。比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有一個邊界壩項目,在這裡成功進行了碳捕集和封存的項目實施;還有一家Carbon Cure公司,有一項技術是能夠將二氧化碳進行轉化注入到水泥當中使其更加堅固,並且成本更低。

加拿大將化工行業看作是提供環保解決方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與行業,為保證可持續發展,很多解決方案都需要在化工技術上進行創新和投資。「廢物的循環再利用是我們所追求的,這方面我們與中國的合作也面臨著很多機遇,能夠讓這個技術更加智慧」。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名稱


· END ·

相關焦點

  • 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館 新址開幕
    - 籤證入籍  3- 購物秘籍  4- 移民留學    5- 安家置業  6- 出租求租  7- 吃在蒙城    0- 投稿&聯繫我們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館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長凱薩琳?麥肯納、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公使杜欣麗、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白靜芳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羅軍出席。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館領區包括福建省、廣東省、江西省、海南省、湖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麥肯納在儀式上致辭時指出,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館新館正是加拿大希望加強與中國在廣泛領域長期合作關係的例證之一。
  • 聚焦 ∣ 丹麥發布全球氣候行動長期戰略
    2019年12月,丹麥政府通過了首個氣候法案,制定了丹麥到2030年實現溫室氣體減排70%,2050年成為氣候中和國家的宏偉目標。儘管丹麥的碳足跡僅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0.1%,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約恩森多次表明,丹麥必須成為一個超級綠色大國,攜手各國共同推動全球綠色轉型。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以視頻形式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
    生態環境部 今天9月28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京以視頻形式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斯萬能·洛特瓦能。
  • 氣候罷課運動在全球興起
    2015年11月底,有學生團體邀請全球其他學生在巴黎氣候大會首日舉行罷課。11月30日,會議首日,全球共有100多個國家舉行「氣候大罷課」,約5萬人參與。運動主要有三個訴求:全面使用可持續能源、保留化石燃料、協助環境難民。2018年8月20日至9月9日,瑞典九年級學生格蕾塔·通貝裡開始了她的第一次罷課。期間,她每天在上學時間都會到瑞典議會外靜坐抗議,舉著一張寫著「氣候大罷課」的標語。
  • 韓正同歐盟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舉行首次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
    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1日在北京通過視頻方式同歐盟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舉行首次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韓正表示,習近平主席已經宣布,中國力爭於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對自身氣候環境政策作出的重大宣示。
  • 世界資源研究所分享2018全球五大環境熱點
    在世界資源研究所執行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馬尼希·巴布納(Manish Bapna)看來,2018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將聚焦空氣汙染、石油燃料、氣候行動、水資源管理、海洋環境等五大熱點議題: 應對空氣汙染:全球每9例死亡中就有一例是因為空氣汙染,這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環境健康威脅,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如何治理空氣汙染得到廣泛關注。各國政府將如何繼續應對這一挑戰?
  • 重磅活動| 聯合國亞太氣候變化會議中國代表團邀你同行!
    曾為牛津大學2015年氣候變化論壇共同承辦人,國際原子能機構實習生。申校:美國橡樹嶺研究所生態實驗室研究助理,德州農工大學水資源管理碩士,專注於海灣流域分析和河流保護,入選2019年全球最大的女性科學工作者「家園歸航「領導力計劃。同時為環境教育項目的在線地圖課講師。
  • 巴黎氣候協議:美國到底是留是走?
    《巴黎氣候協定》規定,美國和其他187個國家將保持全球氣溫的上升"遠低於"工業化以前的水平,並將氣溫升高限制在2度。歐盟官員:美政府退出《巴黎協定》態度「有所軟化」 卡涅特16日出席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一場有關氣候變化的會議。他告訴媒體記者,自己發現美國觀察員在會上的說法與川普以往表態不同,美國有關《巴黎協定》的立場似乎發生了改變。卡涅特說:「美國觀察員強調美國政府不會重新談判《巴黎協定》,但將評估協定中他們可以參與的條款。」
  • 中科院博士走進楓葉|《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與啟示》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又稱全球目標,致力於通過協同行動消除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人類享有和平與繁榮。17個目標建立在千年發展目標所取得的成就之上,增加了氣候變化、經濟不平等、創新、可持續消費、和平與正義等新領域。這些目標相互關聯,一個目標實現的關鍵往往依賴於其他目標相關問題的解決。
  • 特刊 | 2020年全球氣候行動大事件回顧
    在出臺經濟復甦方案中,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表示將把綠色作為疫後經濟復甦的核心理念。歐盟出臺了《歐盟綠色新政》,涉及交通運輸業零排放計劃、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節能改造、2050年實現「環境零汙染目標」、可持續糧食戰略等領域。
  • 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峰會展望 ——前途多舛(1)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所謂的不理智就是反覆做同樣一件事情卻希望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遺憾的是,結果卻是表明我們所處的世界還有其它更重要的議程。發展中國家拒絕犧牲自身的經濟增長來滿足西方國家對所謂綠色的神聖追求,發達國家則更多地考慮還沒有消退的金融危機的影響。某些科學家們在「氣候門」事件中被揭露出來的弄虛作假行為也幫了倒忙。在彭博新能源財經,我們並沒有對哥本哈根峰會的失敗有太大的吃驚。
  • 菲環境專家冀拜登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向氣候行動的正確方向邁出一步,這是美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之後的一個關鍵時刻。  雖然拜登並不是解決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危機的萬靈丹,然而氣候專家表示他相信科學,這是他競選擊敗川普原因,川普一再質疑破壞氣候背後的科學。
  • 「重建更美好」在線會議召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視頻講話
    《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公約執行秘書,全球環境基金執行長,聯合國環境署、開發署、糧農組織、世衛組織等國際組織代表,以及《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印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智利的代表參加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應邀為會議錄製視頻講話。
  • 臺媒:加拿大議員致函外長大誇特誇臺灣,並讓加政府支持臺加入國際組織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央社」2月18日報導,加拿大自由黨聯邦眾議員、「臺加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史葛洛(Judy Sgro)近日致函加拿大外交部長馬克
  • 加拿大增收碳稅至2030年!汽油、天然氣價格都將上漲
    此項措施為聯邦政府氣候應對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確保在十年間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碳稅將從目前每噸$30的水平大幅提高,預計在2022年將達到每噸$50加幣。另外,用於家庭做飯和取暖的天然氣以及丙烷等燃料的成本也將上升。雖然仍有質疑存在,但特魯多說,加拿大必須立即採取這種激進的行動,才能避免全球變暖,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碳稅的增加必將增加加拿大居民的生活成本。
  • 【關注】讓艾菲爾鐵塔綠了整晚的《巴黎氣候協議》究竟是什麼?
    11月4日,為對抗全球氣候變化而籤署的《巴黎氣候協議》正式生效,這是第一份將全世界都動員起來共同減排溫室氣體的協議。
  • 丹麥啟動全球氣候行動長期戰略:「一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2019年,丹麥政府提出了國家氣候目標: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0%(較1990年),2050年實現碳中和。該戰略是實現國家氣候目標的具體舉措,為丹麥未來幾年的創新研究和國際合作制定了明確的方向,其中涵蓋了四項任務和五個方向。
  • 李幹傑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
    李幹傑首先代表環境保護部對維達爾·赫爾格森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當前中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他說,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近年來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大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出臺實施《「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了積極進展。
  • 聯合國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希望政府採取行動應對氣候危機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關於氣候變化的民意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緊急事件」。總的來說,應對氣候危機最受歡迎的行動是保護和恢復森林,其次是可再生能源和氣候友好型農業。在調查的18項政策中,推廣植物性飲食是最不受歡迎的,只有30%的人支持。
  • 近200個國家高呼:全球氣溫升高不能超過2度,否則……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議》,它將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這被認為是繼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國際社會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達成的最重要的國際協議。視頻來自:央視財經十幾天的日夜鏖戰,協議終於出爐。大會主席法比尤斯說:「我敲下的是一個小錘子,但我想它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