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13時46分,印度新冠確診病例正式突破800萬大關。印度疫情愈演愈烈,表明該國的經濟復甦之路更加舉步維艱。
據海外網10月28日報導,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指出,2020財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印度GDP可能負增長,或增長接近零。
今年早些時候,全球多個經濟機構曾不約而同地對印度本財年的經濟增長作出悲觀預測。知名投行高盛認為,該國GDP萎縮幅度將達14.8%;印度當地評級機構也表示,該國經濟或將萎縮11.8%。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印度財政部長作出如此不同的預測呢?
有分析指出,印度或已「找到」了經濟復甦的一大突破口——「狂買美元」,提升外匯儲備。加大外匯儲備有助於印度提高出口競爭力,提高海外投資者信心。
印度央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2日,印度外匯儲備達到史無前例的5456.38億美元,僅一周就增加了36.18億美元。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外匯儲備大幅增長,主要由於印度央行近幾個月以來大量購買美元。
然而,印度「狂買美元」的後果也不可輕忽,甚至不亞於飲鴆止渴。事實上,美國通過「印鈔」來轉嫁經濟壓力的行為已經屢見不鮮。雪上加霜的是,美聯儲仍在大規模印鈔放水,印度5000多億美元外儲很可能將因此大幅縮水,進而陷入美元債務黑洞。
如果印度成功被美國轉嫁危機,那麼當地企業很可能面臨資金困難的窘境。更令印度企業擔心的是,作為該國外資的主要來源,中企對印投資熱情大減。
作為印度初創企業的主要投資來源,在宣布暫停對印投資後,阿里巴巴似乎打算繼續撤資。據新浪財經10月28日消息,印度最大雜貨電商平臺BigBasket計劃將其大多數股份賣給印度塔塔集團,而阿里巴巴持有的26%股份也在其中。
文 | 呂佳敏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廖力思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