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齊豫即將在湖南衛視歌手選唱「不要告別」和「告別」這兩首歌,作曲人是齊豫的老師,音樂家李泰祥,《不要告別》作詞的是三毛,《告別》寫詞卻是李格弟(詩人夏宇)。
《不要告別》最先灌錄發行於1973,歌曲漸漸流行起來,隨後出現了許多的版本(包括鳳飛飛,黃鶯鶯,江玲。。。),真正在市場上讓這首歌達到流行的高峰的應該算是1998年張惠妹在《妹力四射》中重新演繹這首歌。
由《不要告別》衍生的《告別》,說起三毛也好,李泰祥也好,他們都不是所謂唱片圈的人。
三毛寫歌詞是比較隨興式的,她常常寫出來既不押韻,句子也不對稱的這些長短句。
那李泰祥他作曲,也經常會有天外飛來的線條,也很不規律的。
《不要告別》這首歌第一次錄成唱片的1973年,李泰祥他到美國的聖地牙哥現代音樂學院去深造,去進修前衛音樂,而且他為了籌措旅費,把很多手邊的作品版權賣給唱片公司。《不要告別》也在其中。一旦賣了,就沒有創作人什麼事啦。這首歌第一次錄製是一位叫李金玲的歌手。後來劉文正1976年翻唱了這歌,洪小喬、蕭孋珠、鳳飛飛、黃鶯鶯,都曾經唱過《不要告別》,這歌是70年代的標配!
所有的這些版本,不管是很受歡迎很暢銷,或者是市場反應比較冷淡,李泰祥自己是都不喜歡的。他的感覺很錯愕,他形容這個歌被弄成了東洋調,也就是說他覺得歌林唱片的編曲,太像日本流行音樂的影子。但是賣了的東西你也沒有辦法,在1984年李泰祥他終於有機會,為《不要告別》這首歌重新編曲,並且找到了最合適的詮釋者。她的名字叫作唐曉詩,當時的李泰祥,他已經是橫跨古典音樂、現代音樂、和流行音樂的大師。
李泰祥為《不要告別》這首歌,編了全新的伴奏,結合了弦樂和民謠,加上搖滾的元素,這是一個美不勝收的版本。但是由於版本不在手中,沒有辦法發行。歌林唱片一直不答應呢,李泰祥去找到滾石的老闆老段商量,想出了換歌詞的辦法,這個段老闆外號也叫三毛,就想誰來填詞喃,想到了一個小年輕,夏宇,又叫李格弟,童大龍,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這位女性為臺灣流行歌壇寫了多少經典歌曲……比如齊豫的《女人與小孩》。
夏宇她覺得寫歌詞,應該是跟寫詩不一樣的活。所以她決定要為了寫歌詞這件事,另外取一個筆名,她就取了一個叫作李格弟的筆名,要用來發表這首她生平的第一首歌詞。
李格弟她覺得三毛原本的歌詞第一句:我醉了我的愛人,實在太美了,所以她把這一句保留下來;原本的第二句歌詞是: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李格弟把它改成:在你燈火輝煌的眼裡,接下來她、就撒開來寫,如入無人之境。她特別得意,馬上把這個完成的稿子交出去。
李泰祥收到了這個新寫好的歌詞,歌名叫作《告別》,原本叫《不要告別》。但是老李一看,不能用啊,因為夏宇第一次寫歌詞,所以她對旋律的理解,跟所有人都不一樣,那個句子的長短跟字數,都合不到一塊。李泰祥又再看了一次這個歌詞,他覺得寫得實在是好,他想了一會,說:好吧,要不然這樣,我就為你的這個寫錯了的歌詞,再重新譜一個新的旋律好了。
1984年年底,唐曉詩的新專輯《黃山》終於發行,裡面有一首叫作《告別》的新歌,唐曉詩也唱得好極了。然後李泰祥的聲音也出現了。就算是一首篇幅並不大的流行歌曲,李泰祥也從來不甘於把它做小。《不要告別》這首歌,乃至於後來的《告別》,他腦海中的圖像,永遠是一個樂章式的結構。這首歌的尾奏,足足有四十五秒,所以最後收尾的地方,是在全曲音樂表現的最高潮,這實在是一首不可能更完美的歌。和《不要告別》相比,《告別》這首歌的翻唱版本,就沒那麼多了。不過有膽量挑戰這首歌的,通常也都拿得出相當動人的表現。
《告別》原版跟《不要告別》最明顯的分別是,李泰祥將《告別》編寫為男女二部合唱(唐曉詩版本裡的男聲是李泰祥),這兩首歌有著同樣悽美的詞,但《告別》給人的感覺是更加的悽厲,華美,男女和聲編寫得優美動人的不行!
齊豫這次在湖南衛視歌手的節目上將要演唱的2和1版本,《不要告別》和《告別》融合一體,幾乎就像它原本就是同一首歌。
希望以上可以讓大家在欣賞歌曲時會得到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