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傳媒(ns8367)
7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再次將剛果(金)爆發的伊波拉疫情,定性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
伊波拉疫情發展至今,已經不知道這是多少次,世衛組織宣布「伊波拉全球警戒」。
伊波拉於1976年最先在薩伊發現,此後在加彭、蘇丹、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和烏幹達等非洲國家也先後發生,死亡率高達在50%~90%,足以與歷史上的鼠疫相比。
由於這樣慘烈的高致死率,世界衛生組織把伊波拉,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第四級病毒。
第四級病毒是指在實驗室裡進行分離、實驗微生物組織結構時安全隔離分級的最高等級,它們給人類造成致命的疾病,並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救治的,死亡率最高。除了伊波拉,馬爾堡病毒和拉沙病毒等也屬於第四級病毒。
伊波拉的潛伏期從2~21天不等,在潛伏期後,病毒在患者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侵襲各種器官組織,使之變性、壞死,並慢慢分解。
半數病人在發病後第5天出現皮疹,大多數在第5~7天七竅流血而死亡。
所以,伊波拉病毒的兇險不僅在於死亡率極高,而且在於其發病後致死病人的慘狀,和病人極度痛苦的樣子。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這麼恐怖?這不但是抗生素對伊波拉病毒不起作用,而且,也和它的生物特點有關。
伊波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僅由一個核酸核心和一個蛋白質外殼組成,而且成熟的伊波拉病毒,體內缺乏產生能量的酶系統,無細胞器,不能獨立進行代謝活動,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依靠宿生細胞提供的原料和酶系統存活繁衍。
所以,當人感染伊波拉病毒後,病毒就在人體內,以這樣奇特的方式繁殖,並且,以人體基因為模板,複製出新的病毒,增殖速度極快。
伊波拉的自我複製,使血細胞開始變性、死亡,並凝結在一起,結果血凝塊阻塞血管,切斷全身的血液供應,緊接著,缺乏血液供應的器官組織開始變性壞死。
於是,伊波拉病毒蛋白開始攻擊膠原組織,阻礙器官組織間的聯接作用。
當病毒侵襲到肝臟、腎臟和心臟等內臟時,這些器官也變性壞死並腐爛瓦解,最後,腐爛的各種器官組織,像血流一樣從各種管道湧入體外,病人七竅出血,萬分痛苦。
我們一般只會在電影裡,才能看到殭屍出沒;而伊波拉病毒感染者,比殭屍病毒恐怖千萬倍。
伊波拉神秘無蹤,每隔幾年就要出來興風作浪。
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人,真的能夠解開伊波拉來源之謎。
有的研究人員提出,鳥類作為伊波拉的宿主嫌疑很大。但是,在伊波拉病毒流行的區域,宿主多是靈長類動物和人類。
因此,對於這種致人死地的第四級病毒——伊波拉,至今無解。
來源:燕山小春秋 網易號
順手放入朋友圈,沒準您的朋友就需要!
打賞 鼓勵
長按 識別圖中二維碼
合作請加微信號:n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