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快到總決賽了,你有追嗎?
最近這期阿朵帶領的復活組憑一曲《玫瑰少年》成功逆襲,勵志滿滿,賺人熱淚。
姐姐版《玫瑰少年》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這首《玫瑰少年》背後的故事:那是一個性少數男孩的悲傷人生。
「玫瑰少年」葉永志
2000年4月20日上午,臺灣屏東縣初中學生葉永志被發現倒在學校廁所,血流不止,急救無效。校方說他是「不慎摔倒」,法醫說無外傷與他殺嫌疑。但經媒體挖掘,才知道葉永志因為外型秀氣、舉止溫柔,在學校常常受到欺凌,甚至有男同學在他上廁所時包圍他,硬要把他的褲子脫下,「檢查看看是不是女生?」有人威脅要打他,導致他不敢上廁所。經過葉媽媽六年訴訟,最後學校三位員工以業務過失致死判刑,無論究竟有沒有人加害他,他的死因仍與「性別歧視與霸凌」脫不了關係。 (來源:百度百科)
蔡依林和五月天以此事件創作了《玫瑰少年》,紀念這位深受校園欺凌的性少數男孩,發出了生命的吶喊——
生而為人無罪
你不需要抱歉
別讓誰去
改變了你
20年過去了,性少數族群的生存環境改變了多少?
我們遺憾地看到,歧視造成的霸凌、傷害一直存在!
公務員吳維在微博發出長文《一個同性戀研究生的死前絕筆》,文中訴說了因為同性戀身份,導致自己在工作中長期遭受領導的侮辱、諷刺和打擊。
青島某初中生,因為自己的同性性取向和性彆氣質問題,長期受到校園欺凌及家庭暴力,不堪忍受後在微博發出遺言,企圖用自殺的方式「逃離」這個殘酷的世界。
一名男生在微博寫下最後遺言,提及因為自己的性取向原因,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後據知情人相關消息,男生遺體被警方打撈上岸。
西方心理學家相關研究一致表明:性少數群體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中常常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和心理壓力,這些壓力顯著預測了個體的自傷與自殺行為。
在國內,針對性少數群體的自傷自殺研究還極為缺乏,相關預防性政策缺少制定依據和數據參考。為了加深國內外學術界、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對於中國性少數群體自傷自殺風險的重視。我們真誠地邀請每一位性少數群體成員參與此次「自傷自殺預防調研」。
依照相關倫理規範,本次調研匿名進行,不涉及任何個人隱私信息,所有回答都將得到嚴格保密。
每成功填寫一份問卷,將有3元愛心款進入月捐渠道(或性少數心理援助籌款項目),助力同志公益。
歡迎長按或掃描上方二維碼填寫問卷
歡迎轉發
問卷連結地址(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https://www.wjx.cn/jq/86769366.aspx
排版:阿原
來源:北同文化
▼點「閱讀原文」填寫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