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瀘州19歲少年微博直播自殺並不幸死亡的事件引起了媒體和民眾的極大關注。這是一場在網絡上張揚的自殺,19歲的曾鵬宇將一盆即將點燃的鋼炭的圖片發到微博上,並留下一句「對不起大家,我真的要死了」,網絡上人群迅速聚集,直播的過程中一些人勸慰、報警,但更多的人嘲笑、不屑。直到警方證實他的死訊後,網絡上那些謾罵他的聲音才消失。
少年生命的逝去令人扼腕,但是少年死亡的原因仍然備受爭論。來自義大利語系的馮同學認為網友的謾罵與嘲諷是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既然他能直播說明他自殺的決心沒有很堅定,可能最初只是想通過在網絡發布一些圖片或文字來紓緩情緒,但是一萬多條的評論中絕大多數的消極和嘲笑的言論,給他當時脆弱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但來自德語系的李佳軒同學則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固然網友冷漠的評論會有影響,少年死亡主因在於少年自身心理仍不成熟。「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奢求改變他人,唯一要做到的是做好自己。」他補充道。
然而,雖然對少年的死因莫衷一是,被採訪的同學們都對網絡上冷漠地嘲諷和謾罵表示了譴責。來自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張曉航同學認為,網絡輿論是魚龍混雜的,負面評論總是在不經意間影響人們。而義大利語系馮同學則認為網友冷漠的原因在於他們抱有心理僥倖性:「每個人都覺得網際網路上都不互相認識,只是發表幾句看法,而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評論所帶來的力量。事後的負罪感和道歉,依然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最後,同學們寫下了自己對少年的祝福與感慨:
「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報復別人,傷心的只會是愛你的人。」
「你還有太多的事沒經歷,繼續活下去你也許會體驗到更多的悲傷,但也一定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那時,你才會覺得,沒自殺是正確的。」
「我沒什麼要對他說的,只希望他一路走好。」
筆者的話微博直播自殺,四川少年曾某並非孤例。由於網絡負面評論泛濫導致網絡語言凌辱現象也屢見不鮮。面對這種狀態,我們每個人都要反思,作為一個網民,我們基本的底線在哪裡,言論自由是否是絕對的。更重要的是,作為大學生,我們應當堅持做好自己,不因外界的強大壓力而輕易改變自己的內心,提高心理素養。
文/周曉萱,嶽鑫,劉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