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並非沒有過黃金時代。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正值戰火紛飛,邪惡勢力肆意蔓延。一些身手不凡的正義之士挺身而出,化身蒙面義警,在街頭巷角與各種壞蛋展開較量,一時間,他們的壯舉通過媒體傳遍全國,《紐約報》甚至打出了「犯罪時代將要終結」的口號。這些實際上的普通人,轉眼成為了萬眾矚目的英雄。
守望者組織便是其中之一,曼哈頓博士、奧茲曼迪斯、羅夏、笑匠、夜梟和絲鬼等人都是其中的成員。除了曼哈頓博士真正擁有超能力外,其它的守望者都只是人類。他們唯一的能力就是身手了得,但一顆子彈、一把小刀,都能要了他們的命。
混亂的年代,暴力似乎是彰顯正義的必要手段。而當戰爭過去,英雄們的身份和處境,卻變得尷尬起來。置身於秩序之外的人可以用來清理罪惡,卻也暗藏著顛覆秩序的危險。這個世界還需要英雄,只不過更需要被包裝為穩定符號的英雄,而不是一群漠視世俗道德與法律的瘋子。
於是二戰過後,民眾開始擔心超級英雄該如何節制,政府出臺了「基恩法案」,強制要求超級英雄們要麼完全聽從政府的調遣,要麼主動退休。曼哈頓博士與笑匠選擇了前者,更多的守望者們選擇了後者,只有羅夏選擇了在黑暗中繼續獨行。
幾十年裡,帳單俠因鬥篷被旋轉門夾住而被歹徒槍殺,飛蛾俠因醉酒被強行送進醫院,側影與女友被反同性戀者殺死在床上。超級英雄們漸漸銷聲匿跡,到了笑匠被殺的1985年,英雄們的黃金時代已經逝去,退休的守望者只能通過照片來追憶他們往昔的光輝歲月。
在這個英雄末世中,結局最為悽慘的當是第一代夜梟。
光榮退休後在公寓裡頤養天年的他,被三五個混混闖進家裡毆打致死。而混混們找上門來的原因,是羅夏——他的繼任者第二代夜梟的搭檔——曾打斷了其中一個混混侄子的腿,與他全然無關。最後,這位曾經風光無限的大人物被一個混混用自己的金屬塑像打死,塑像底座上刻著的in gratitude(致謝),因中間的空格被血跡掩去,變成了ingratitude(忘恩負義)。
夜梟之死
更可悲的是,他在臨死前仍幻想著自己是被一群反派超級英雄所殺,仿佛還生活在那個英雄時代,但其實時代已經改變。正如電影中鮑勃迪倫的那一曲《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往昔輝煌留給歲月的,只是一張張發黃的報紙和茶餘飯後的些許談資罷了。
英雄的落幕並不代表著危機的解除。相反,兩個超級大國的核武器軍備競賽讓整個世界籠罩在毀滅的陰雲之下。科學家們將末日時鐘撥至23點55分,預示著末日的午夜即將來臨。
英雄們的生活也並不平靜。笑匠死後,羅夏等人沿著線索一步步追蹤,最後發現兇手竟是同為守望者的奧茲曼迪斯。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瞞天過海的陰謀竟是為了拯救世界。
電影中,奧茲曼迪斯利用曼哈頓博士的能量摧毀了四座世界級的城市,將罪名嫁禍給曼哈頓博士,讓他成為世界公敵。美蘇兩國決定摒棄前嫌,人類重新聯合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一觸即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就這樣化解了,世界在一個並不能稱為善意的謊言之上建立起了和平,而代價則是1500萬人的生命。羅夏不肯向虛偽的和平妥協,要向世界揭發這陰暗的真相。為了避免人類再次陷入戰爭,曼哈頓博士不得不親手殺死了羅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