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你見到陌生人反應一定是.
那從陌生人到熟人需要多長時間?
.
可是,兩岸四地年輕人相聚,
他們由陌生變得熟悉,只用了..
一頓飯的時間!!
因為他們都參加了2015「青年同心圓計劃」粵港澳臺青少年交流合作發展項目!
活動一
社會創新 百人同行
一次創新的社會體驗活動,一次零距離與各類機構的接觸,
壹基金、「一起開工社區」、與人公益、殘友.
2015「香港200」優秀中學生培訓計劃」中的小夥伴們感受益頗豐,以下是胖團對「香港200」童鞋的獨家採訪!
獨家!!!獨家!!!獨家!!!
活動二
2015「愛我中華」兩岸四地青年大匯聚火車團
已經走過15年的火車團,開啟了上海、南京南昌之旅(不信你看昨天的胖團播報)
陳澤琛,香港城市大學大二學生。"火車團的第二天在上海過得特別難忘。我們去了一家鋼鐵廠參觀,工廠的生產包括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電器到航天的機械, 明白到一家企業要成功都是經過了不斷的嘗試。我很高興能有這樣的參觀讓我了解中國鋼鐵的發展"。
黃玄皓,臺灣清華大學大三學生。"今天參觀寶山鋼鐵,主要介紹寶山鋼鐵的成立經過和鋼鐵的應用。我在大學主修材料科學與工程,這次的參訪讓我了解內地鋼鐵業的興起背景、自主發展技術填補國內缺口,以及擴大鋼鐵相關應用,進而成為世界500大的過程"。
謝淼汐,暨南大學大一學生。"今天參觀上海大眾公司,流程和車間都讓我們深感驕傲和自豪,但是在交流中,我發現發動機這類命脈類的技術並未授予上海大眾公司,猜測應該是由大眾總公司直接將成品運送來,因此,我更加覺得中國創造非常重要。在這次的參觀中,我對工科有了一定的了解,看著那些工程師們努力和認真的工作精神,我覺得技術類人是十分需要得到社會的尊重認可和保護的,只有這樣,中國創造才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同時我希望我們年輕一代能夠吹響中國創造的大號角"。
活動三
「粵港同心,情懷不散」——粵港青年志願服務合作營
動輒幾百公裡的距離無法也無法阻擋兩岸青年的腳步,田間地頭、邊遠山區、小夥伴們為志願相聚,兩地一家,粵港同行!
「當我看到他們的笑容時,我就覺得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提供的服務只是短暫的,帶給他們歡樂卻是真實地存在。」
是敞開心扉、面對面交流?
還是隱藏在面具之後,
在虛假的網絡世界裡漫無目的地攻擊、不計後果地指責?
編輯:熊妍君 郭書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