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小鷹帶你了解印尼及東南亞大小事!
據印尼媒體綜合報導,印尼峇里島Buleleng警局發言人哥迪(Gede)昨晚(11/17)發布聲明表示,一名11歲的女孩米塔(Mita)吃了當地的「炸魚皮」出現了中毒症狀,她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 炸魚皮裝在一個塑料盒中
河豚毒素或是氰化物的1200倍!
河豚身上的劇毒屬於神經毒素,目前來說沒有特效藥。據相關研究說明,某些品種的河豚毒性強度更是氰化物的1200倍,僅僅是1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在一小時內置人於死地。在多個品種的河豚中,皮的部分也是含有毒素的。印尼小商販街邊賣的炸魚皮,許多並未經過食品檢測,不小心摻到了河豚皮,就會造成上述慘劇。
河豚毒素中毒症狀多於食後3小時內(通常是10~45分鐘)產生。 主要以影響神經系統為主,常見症狀為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 嚴重時則可能導致無法發聲、瞳孔擴大、眼肌無力、抽搐、血壓下降繼而肌肉鬆弛、橫膈膜運動停止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約為61%。 由於無解毒劑,因此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對於嘔吐嚴重的患者,補充足夠的體液及電解質。 如未產生呼吸衰竭,應不會造成死亡。但如患者已產生明顯之肌肉無力現象,則應隨時準備放置氣管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幫助呼吸。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炸魚皮等),尤其是印尼街邊售賣的「三無」炸魚皮。
避免食用毒性較大的內臟部位。
如果在食用水產品後產生中毒症狀,應先催吐將胃內容物排出,並迅速就醫,以免因中毒嚴重,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
【推薦閱讀】
本文氣候部分轉載自新華社
其餘為印尼鷹視野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想向鷹視野投稿,或在鷹視野群裡和印尼及新加坡的小夥伴一起交流,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
【藥品/食品諮詢聯絡】
劉女士:liuzijun12345666(微信)
遊先生:Tjaochao(微信)
【印尼產品/特產諮詢聯絡】
妮可女士:liu710733617(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