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聲明稱,英國計劃禁止銷售塑料吸管及其他類別的一次性塑料包裝。
據報導,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期間將宣布涉及包括塑料棉籤的禁令。會議期間計劃,英國將撥款6100萬英鎊來開發新技術,解決塑料問題。
2017年12月初,英國下議院環境委員會提議對一次性咖啡杯徵稅,並稱每年英國廢棄25億個這樣的杯子,這造成環境汙染。獲得的資金擬用於改善英國垃圾處理基礎設施並對加工廠進行改造。該委員會還提出設立目標,到2023年實現所有一次性杯子的全面加工。如果未能實現,政府應根據報告禁用一次性容器出售咖啡。
英國還規定在超市購買塑膠袋時徵稅5便士。第一年實施塑膠袋收費措施就把使用量減少了83%。
近年來,禁塑令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熱潮,歐、美、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宣布了禁塑計劃,來應對愈演愈烈的環境危機。有紙業人士欣喜地表示,禁塑令的推廣,將利好更為環保的造紙業。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環保署」宣布,從2018年元旦起擴大限制塑膠袋使用並同步展開稽查,新增書局文具店、手搖飲料店、西點麵包店及藥妝店等不得使用塑膠袋,業者若違規提供塑膠袋,將遭處6000元(新臺幣,下同)罰鍰。估計每年可減少15億個塑膠袋,其中飲料店部分,一年就可省下8.7億個塑膠袋。
在澳洲,南澳是第一個推出限塑令的州,早在2009年就開始實施。2011年,首都領地和北領地頒布限塑令,塔州也在2013年實施。對於向顧客分髮禁用塑膠袋的零售商,有關部門將對其處以最高5000元的罰款,零售商供應商可能被處以最高2萬元的罰款。根據最新消息,昆州、維州和西澳將從今年7月起禁止零售商提供塑膠袋。
隨著2018年的到來,美國限塑令的爭議區將繼續擴大,限塑令執行、稅收以及法律方面的爭論預計將在2018年全面展開。
目前,美國各州關於限塑令的爭論也進入新的階段,爭論還呈現出了區域化的趨勢。業內人士表示,經過了西海岸多年關於限塑令的爭論之後,從2017年波士頓通過禁令起,對限塑令的關注正逐漸向美國東北地區轉移。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美國塑膠袋聯盟(American Progressive Bag Alliance)執行董事馬特·希霍姆(Matt Seaholm)表示:「整體來看,新英格蘭地區將在2018年受到影響,我們也將盡最大努力來管理我們的產品。」
在中國,早在2009年就推出限塑令,但由於政策失當,「限塑令」演變成「賣塑令」,反而令一些原本免費送出的超市賺得大量額外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