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俗稱的士,英文taxi,人們把坐計程車叫打的士,或打的。在漢語裡,「打」字的主意是擊,敲的意思,即對事物有攻擊,激烈的行為。從「打」字的主意上理解,「打的士「似乎有打擊攻擊計程車的意思。十幾年前,武漢計程車論壇有會員朋友認為,打的士,有暴力的傾向,應該為「搭的士」。
百度搜索「打的士」,如下:
「打的」源自粵語。計程車在香港和廣東較早出現,於是粵語中也就相應地有了"搭的士"的說法。隨著經濟的發展,計程車這一新事物也成為內地社會生活的需要,"搭的士"的說法就傳到了內地。
來源:1907年初春的一個夜晚,富家子弟亞倫同他的女友去紐約百老匯看歌劇。散場時,他去叫馬車,問車夫要多少錢?雖然離劇場只有半裡路遠,車夫竟漫天要價,多出平時10倍的車錢。亞倫感到太離譜,就與車夫爭執起來,結果被車夫打倒在地。亞倫傷好後,為報復馬車 夫,就設想利用汽車來擠跨馬車。後來他請了一個修理鐘錶的朋友設計了一個計程儀表,並且給計程車起名"Taxi-car",這就是現在全世 界通用的"Taxi"(的士)的來歷。1907年10月1日,"的士"首次出現 在紐約的街頭。
打的這個詞很常見,意思是打車。
在武漢計程車論壇上搜索「打的士「,有一帖子:《醉酒男子鬧市街頭暴打的士司機》。
再搜索「搭的士」,有兩個結果: 《武昌火車站交20元可走小門搭的士 10分鐘6人交錢》。《武漢乘客搭的士上班中途等人3分鐘被的哥趕下車》。
「搭的士」的兩個帖子都是媒體報導,看得出,記者在「打的士」和「搭的士」上,採取了後者「搭的士」。論壇管理員曾與記者交流,記者說:在漢語裡應該叫「搭的士」,但大家約定成俗叫打的士。不過,我們正規的寫法還是用「搭的士」,以避免暴力傾向。
記者最後解釋:「打」字有十多個意思,其中一個是「採用」「使用」的意思,如,打比方。「打的士」裡的「打」字就是「採用和使用」的意思,並不是攻擊敲擊的意思,所以,打的士在漢語裡也不會錯,只是怕誤入暴力之嫌,所以正規的場合還是用「搭的士」比較好。「搭」字,有承載的意思,這樣也是對計程車司機的尊重。
武漢計程車論壇與好多計程車司機朋友接觸,通過觀察發現,計程車司機中好象沒有人說「打的士」的,都是用「搭的士」,如,晚上宵夜,大家在車載電臺裡說:搭個的士過來撒。吃了夜宵,大家又說:搭個的士回家。
親,你覺得用「打的士」好,還是用「搭的士」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