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實施數位化轉型的一些舉措進行了介紹。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MH370和MH17事故),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度跌入低谷,在數位化道路上,其與SITA共同研發新一代PSS的計劃也被擱置。然而,從2015年開始,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重新起航(re-booted),直面新的挑戰。
在2015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採取了「止血」的戰略(Stop the Bleeding),超過6000人被裁員,這個數據成為馬來西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裁員數據。同時,放棄了很多非核心資產,包括機庫、數據中心等。2016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採取了「重塑未來」的戰略(Fit for the Future),通過轉型打造持續穩健的運行能力,開展了很多能力提升項目,共計100多個項目覆蓋了航空公司運營的方方面面。之後的兩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認為自己正在重新成長為一家東南亞地區領先的航空公司,通過具有競爭力的成本管理、最佳的航線網絡、精湛的收益管理能力,以及業界領先的信息技術來驅動公司的成長。
有意思的是,在公司面臨諸多困難,尋求起死回生的關鍵時期,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認為技術將是實現轉型和翻身的關鍵,從而踏上了數位化轉型的徵程。在其重構技術能力方面,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採取了以下措施:
1. 在技術上重建基礎。重建技術基礎的目標是為未來發展打好堅實基礎,並為未來的創新搭建技術平臺。
在這個過程中,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成為了「無數據中心」類型企業的先鋒。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信息技術部門下線了原有的4臺大型主機(Mainframes),重構了技術平臺,將大約161個應用全部轉移到雲端,從而消滅了本地的數據中心。通過此舉,他們節約了51%的運行成本。
這項轉移工作共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其中,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是馬來西亞第一家將SAP應用部署到公有雲上的企業,他們將SAP部署到了馬來西亞的微軟Azure雲上,由此不僅節省了30%的維護成本,系統性能還提升了70%。
2. 重建新的企業架構,打造核心業務的系統能力。目標是充分集成和利用一些系統套件來實現業務價值。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重新制定了其企業結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其中做出的一項很大的決策是終止與SITA研發新一代PSS的項目,轉而採用Amadeus的PSS。他們實施新的PSS僅僅用了12個月的時間,可謂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一次大型航空公司PSS轉移項目。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在2017年6月完成了PSS的實施,但是他們認為這僅僅只是完成了基礎功能來支撐運行。他們的目標是「PSS+」,即在PSS之上打造附加的能力、提升運行效率。此後,他們還制定了「PSS++」的願景,目標是打造基於PSS的創新能力以及實現產品的差異化。
3. 在技術基礎改造之後,推動數位化轉型和創新。
儘管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在2015到2017年的時間裡,對技術基礎和PSS進行了很大的變革,但所有這些工作的目標是支持2018年以來的數位化轉型,打造新的業務模式。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建立了名為i-Space的創新實驗室,組織了馬來西亞最大的Hackathon比賽。
通過創新實驗室,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實施了一些列顛覆行動,目標是培養創新文化,打造將想法變為可以實施的原型的能力。例如航前顛覆者行動,聚焦於提升旅客在飛行之前的體驗;機組顛覆者行動專注於提升機上服務;初級顛覆者行動專注於設計對未來旅行者的管理方法等。
總結而言,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在低谷期,建立了通過技術重塑能力的戰略,通過技術戰略的變革,在削減成本的同時,打造新的技術能力。在這些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管理,全面改善旅客體驗、提升公司內部管理能力,從而助力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走出低谷。
後註:以上關於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相關內容,來自該航相關負責人的公開演講,航旅IT圈(微信公眾號AirTIT)未進行核實,因此不能保證相關信息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