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以「數字經濟賦能,助力智能時代」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大會暨展覽會」在深圳成功召開。會上,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合伙人、認知決策服務總經理朱翊就智慧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方面進行了深度講解。
圖片來源:OFweek維科網
數位化轉型已成為所有傳統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面臨的最大焦慮。一是與消費端用戶零距離接觸的服務市場在七八年間完成了各個細分行業的躍升變遷,新的服務方式、新的服務場景從根本上改變了行業格局。
一是數字經濟爆發的彎道超車的力量被廣為認可;二是數字經濟在消費端市場爆發的巨大潛能已經開始不斷向流通端和製造端垂直滲透,傳統企業尤其擔心面臨的是一個不跟進則被拋棄的大勢,但傳統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跟進無方,很多企業幾乎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與數字經濟時代漸行漸遠。
如何解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的焦慮已經成為企業服務市場巨大的商機,這個市場從總體市場規模、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來看,都遠遠大於已經成為紅海的消費端市場。
除了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正在行動起來大舉投資數位化平臺外,今天的數位化平臺與兩年的數位化平臺在底層技術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兩年前的數位化平臺以當時網際網路技術為主,而這兩年間的人工智慧技術、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等都得到了大規模的商用發展,因此今天的數位化平臺就能以這些新技術來構建支持業務流程高度自動化的企業級數字平臺。
早在2017年11月,IBM就曾與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MetLife宣布推出美國首個保險行業平臺。這個基於認知計算和人工智慧、區塊鏈和雲計算等技術的平臺,將結合IBM服務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的經驗以及來自MetLife的行業知識,為美國的保險公司提供一個行業性的數位化平臺。
在此次「2020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大會暨展覽會」上,IBM朱翊的演講題目是「新常態下,智慧企業如何數位化轉型」。朱翊表示,後疫情時代下的新常態,從IDC的報告可以看出,5月後企業家的關注重點已經變成:彈性商業運營、客戶體驗的把握,而在2月份歲月靜好的時候,這兩項根本沒有成為他們重點。
而數字工程、互聯互通工程和軟體工程,在疫情後的意義也發生了變化:疫情前是代表企業的突出能力尋找新機會,疫情後則變成利用數位化能力來確保企業生存。因此,今天數位化變革、數位化轉型,已經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必須做的事情。
目前,企業在規模化運用數位化技術方面困難重重,朱翊認為,這與當下企業常用的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相關。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企業運營是被那些詳細定義了的業務流程所驅動,以向客戶交付產品與服務為目標。而這些流程依賴人工和管理,被傳統IT系統予以了強化。
在這樣的基礎上實現數位化,必將是一條痛苦且漫長的道路。而要把實驗性的數位化技術變成工程化的、商業化的、大規模的應用,基本可以概括為願景、運營模式、數據和平臺、工程和運營、變革管理、人才和賦能六個方面。
最後,朱翊表示,企業內部要有決策平臺,不能靠領導拍腦袋,要實現數據的洞察。同時,上下遊合作夥伴關係、同行業也需要建立平臺;這些平臺構建在一起,就形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也是立足不敗之地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