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一轉,轉來一年好運氣,轉一轉,轉來一年好日子。清明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掃墓、踏青的日子,而在碁山鎮每年清明時節都少不了這樣一項特殊的節目:轉鞦韆。
在碁山鎮西山旺村搭建的一個高十餘米的鞦韆吸引了眾多男女老少爭相參與,鞦韆在人工轉動下,先是輕輕起蕩,繼而隨杆慢慢旋轉,由緩變急,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小朋友 :好玩嗎?好玩。
西山旺村村民:轉鞦韆吧每年都在這裡轉,轉了多少年了,每年這個季節的時候都上這個村裡來轉鞦韆。
群眾:這不是前兩天在朋友圈裡聽說在這邊有個民俗風情的悠千,這不今天特意從莒縣招賢這邊趕過來,看看,這不今天上去嘗試了一下,一種飛的感覺,也挺好的。
轉鞦韆在莒縣有很悠久的歷史,以碁山鎮為主要發源地。每年清明時節,當地人都有「轉悠千」的習俗,家家戶戶在院中或門前空地上搭起鞦韆架,讓家人悠蕩,以示人丁興旺。
西山旺村村民 廟久遠:從明朝就開始,盛行於清朝,至今一直流傳著,其實每年的清明都轉鞦韆,轉鞦韆也就是老百姓在轉鞦韆的時候轉來一年的好運氣好身體,帶來好兆頭。
西山旺村村民:我給玩個故事哈(表演個技藝),我這好幾年沒來了,每年都得來,轉轉時氣嘛。
據介紹,轉鞦韆還有很多技藝,包括「金雞獨立」、「金鉤倒掛」、「鯉魚打挺」等十幾種驚險動作,人們把這些動作稱之為飛千。你瞧,已經有群眾現場表演起了絕技,或倒掛或登杆,現場一片叫好。(本臺記者劉靜 通訊員陳德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