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化,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做過飢草湯。過飢草是幾種生長在德化深山或田間地頭裡,可以調理腸胃病的中草藥的總稱,具有養胃健脾、助消化的功效。
相傳,過去許多人勞動時常常不能按時吃飯,飽一頓飢一頓,時間長了導致腸胃不適,或隱隱作痛,或覺得肚子脹脹的沒有食慾。有人把山上的幾種草藥摘下來燉湯喝,沒想到既能幫助消化,又養胃健脾。於是,作為調理腸胃的藥膳,祖祖輩輩都把它當作一種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良藥,或是生活中烹調的佳品,它便代代流傳下來。
過飢草湯的做法很簡單,只要將過飢草洗淨後加水大火煉製半天,煉製好的湯過濾後倒入燉鍋中,加大骨和小腸燉兩三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湯與大骨肉和小腸同食,吃的時候可加少許米酒增加散氣功效。濃濃的過飢草香,淡淡的米酒香,以及大骨肉、小腸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清香可口,氤氳縈繞鼻尖,卻並不讓人生厭,是一種道不明的甘甜。因而,讓食客大過食癮,絲毫嘗不出中藥味,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小吃,也是一道物美價廉的藥膳佳餚。
此外,有些過飢草還可以當作香料使用,可以用於燉雞、鴨或排骨等,德化很多人燉湯時習慣加入一些過飢草,煮出來的肉、湯鮮香可口,是一種很好的配料。
2011年,在泉州旅遊文化節泉颱風味小吃展暨「十佳泉州風味小吃」評選活動中,德化過飢草湯成功入選「十佳泉州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