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海鮮的朋友對鱈魚肯定不會陌生,這是一種生活在深海裡的魚類,肉質很鮮美,價格也比較昂貴!
但是最近,有人在鱈魚肉裡發現了奇怪的東西!
這條大約3、4釐米長,外表呈紅色的線狀物體,是周女士從自家燒好的鱈魚肉裡挑出來的。
周女士:我給女兒吃的時候,發現不對了,怎麼跟蟲子一樣的東西?
記者:它在哪裡?
周女士:它就在魚肉裡面!
記者:有多少條?
周女士:數不清楚,看上去很多!
隨後周女士將冰箱裡剩下的鱈魚肉解凍,在魚肉內部發現了更多的疑似蟲體!
就在去年4月份,杭州市民吳女士買了一袋鱈魚片,拿回家就在魚肉內部發現了這種奇怪的線狀物體!
專家介紹,從形態上看是比較典型的異尖線蟲,異尖線蟲是一種在深海海魚身上非常常見的寄生蟲類,它一般寄生在魚的消化道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異尖線蟲在人體內部也能存活,會引起腹痛、嘔吐等症狀!
而且這個蟲比較討厭的一點是,它可以遷移,它從消化器官遷移到其他的器官去,這是最討厭的一點!
事實上,不光是鱈魚,大多數深海魚、淡水魚以及各類海鮮水產的體內,都有著大量的寄生蟲!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生食是導致人體感染魚類寄生蟲的最主要原因。網絡上流傳的「生吃三文魚易得寄生蟲病」,其實並非謠言。
成年寄生蟲可能會在魚體內產出幼蟲,這種幼蟲不僅抗凍,而且自我防禦能力極強,很多人在吃生魚片時喜歡蘸一點酒、醋或者芥末,企圖殺死肉裡的寄生蟲,其實這也是在做無用功!
由此看來,預防魚類寄生蟲最好的辦法還是拒絕生食,無論是海魚,海鮮還是淡水魚、淡水水產,高溫是殺死其體內寄生蟲的最有效途徑。一般來說,高溫加熱到60攝氏度就可將大部分寄生蟲殺死,加熱到100度以上保持2分鐘,可確保殺死所有幼蟲!
目前,對於類似生魚片、刺身這種生食產品,我國國內還沒有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一些地方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比如去年修訂的江蘇省食品安全標準中規定,將對生食類水產品進行3項寄生蟲指標檢測,明確規定生魚片中不得檢出吸蟲、線蟲、絛蟲這3種寄生蟲。
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