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魚片鮮嫩爽滑,是很多年輕人喜歡吃的一種美食,把生魚片沾上一點醬,更是年輕人吃生魚片的方式。雖然報導過生魚片是最含有寄生蟲的魚類食物,但是仍有一些年輕人抵擋不了生魚片的誘惑。
近日,廣東的朱先生因為腹部疼痛不止,到醫院檢查。醫生發現他的肝內居然藏有數百條近兩釐米長的小蟲子。醫生懷疑是肝吸蟲,立即安排病人進行檢驗,結果顯示肝吸蟲抗體 。朱先生坦言,平常有吃生魚片的習慣,之所以感染這種肝吸蟲病,可能與該習慣有關。
而在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37年的時間裡,一種名為異尖線蟲(Anisakis)的寄生蠕蟲數量增加了283倍。這意味著以前每100個海魚體內擁有平均不到1個寄生蟲,現在幾乎每個海魚體內都有寄生蟲。
什麼是華支睪吸蟲?
華支睪吸蟲,又稱肝吸蟲(liver fluke)。終宿主為人及肉食哺乳動物(狗、貓等);第一中間宿主為淡水螺類,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中間宿主為淡水魚、蝦。成蟲寄生於人和肉食類哺乳動物的肝膽管內,蟲多時可移居至大的膽管、膽總管或膽囊內,也偶見於胰腺管內。
什麼是異尖線蟲?
異尖線蟲通常被稱為鯡魚線蟲,人體感染此蟲後,它們會進入腸壁,引發食客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症狀。這被稱為異尖線蟲病(anisakiasis),但很少被診斷出來,這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只是嚴重的食物中毒。異尖線蟲在人的腸道中不能繁殖,只能存活幾天,但在海洋哺乳動物體內,它們可以持續存在並繁殖。
為什麼生食容易感染寄生蟲?
寄生蟲的第一宿主是動物,人屬於寄生蟲的第二宿主,當人食用了含有寄生蟲的動物肉類後,寄生蟲就會寄宿在人體內生存。
相對而言,海水中的生物因為其生活在鹽度較高的環境,其體內的寄生蟲生存比較難,所攜帶的寄生蟲也就相對較少。而淡水魚的生活環境與人體更加接近,使得淡水魚中的寄生蟲更容易在人體中生存。生吃這些魚類,很容易被感染。且無論野生魚類還是家養魚類,都可能含有寄生蟲。研究證明,家養和野生黃鱔中,都可能有顎口線蟲。
生吃螺類、魚類、蝦類、蟹類及貝類等都有可能感染寄生蟲。
魚類: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海鱸魚、鱈魚、帶魚、海鰻黃魚、淡水魚(草魚、青魚等)及蝦類等,最常見的是異尖線蟲、肝吸蟲、肺吸蟲、闊節裂頭絛蟲、賈第鞭毛蟲等感染。避免寄生蟲的方法有哪些?
徹底煮熟海鮮基本可以殺死所有寄生蟲。蒸煮是最安全的烹調方式。當烹調溫度達到100℃後,再持續幾分鐘,直到其徹底燒熟煮透,就可以將隱藏在海鮮中的細菌和寄生蟲殺掉。
低溫處理也可以避免寄生蟲感染。目前的科學報告證明,在-20℃以下的低溫環境中,異尖線蟲的存活期不超過24小時。也就是說在-20℃以下的低溫中冷凍24小時以上,也可以殺死寄生蟲。
生魚片蘸芥末和醋可以殺死寄生蟲?
錯的。這種做法只可以殺死部分細菌,但並不能殺死寄生蟲,有很多寄生蟲要在70℃的熱水中加熱一段時間後才能殺滅。
感染科專家強烈建議大家不吃生的或者半生的魚類,尤其是淡水魚,一定要充分煮熟,加工魚肉的中心溫度要達到100℃。
如果非要吃生魚片,建議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經過檢驗檢疫合格的海鮮。同時,不應頻繁食用,食用後關注自身症狀,出現不適及時到醫院檢查。
參考資料:
1、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03643.html
2、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55262.html
3、https://www.sohu.com/a/233829274_599729
4、http://news.bioon.com/article/614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