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是溫哥華人人都愛的。特別是溫哥華近海,各類海產品新鮮又肥美,那些野生鮭魚金槍魚的,經過日料師傅的手一弄,雖然是生的,但就是特別好吃。
身在福州的林先生也是生魚片的愛好者,可是上月中旬起,40歲出頭的林先生一直在發燒,體溫一直在39℃左右徘徊,咳出的痰呈白色,吃退燒藥無效。
醫院就診用藥後,林先生仍高燒不退,胸部CT檢查提示他的右下肺有少許慢性炎症,右胸腔少量積液。血常規檢查顯示血嗜酸性粒細胞比例達27%
這下把學醫的林先生嚇到了,怎麼自己用藥無效並且還有肺炎了?他立刻聯繫了省醫院的呼吸科專家,專家表示這不是常見的呼吸道感染。一般情況下只有寄生蟲感染才會出現血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增高的情況。
這下,林先生才想起自己在發病前食用了用草魚、羅非魚等做的淡水生魚片。於是,在專家的建議下,林先生趕往省疾控中心檢查寄生蟲。
果然,省疾控中心從林先生留的糞標本中檢測出華支睪肝吸蟲卵,他得了肝吸蟲病。省疾控中心專家立即對他用吡喹酮進行治療,藥到病除。林先生目前已康復。
這個華支睪肝吸蟲,又稱肝吸蟲,其成蟲寄生於人的肝、膽管內,可致肝吸蟲病。臨床上以食量減少、腹瀉、上腹部不適、肝臟腫大及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為特徵。
肝吸蟲病肝吸蟲病潛伏期為1個月左右,輕度感染常無明顯症狀,僅在病人糞便中發現蟲卵,少數有輕度上腹部不適、腹瀉等。
較重感染者起病緩慢,除有食慾食量減退、腹瀉、腹脹等消化道症狀外,常有心悸、失眠、眩暈等神經衰弱症狀,最後可發展成肝硬化等終生疾病。
嚴重感染的兒童,可出現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障礙,少數有脾腫大和黃疸。
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大部分寄生蟲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因此在追求食物的口感和新鮮感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衛生,食物要煮熟。
不可濫食野味,野味中常含有大量寄生蟲。有不少寄生蟲,人體消化道無法將其殺滅,且其耐高溫能力強。
專家舉例,有一段時間很流行吃螺肉煲,看似咕嚕咕嚕煮沸騰了,但是由於福壽螺裡的溫度不夠,寄生蟲都還活著。
另外,現在有的人很喜歡吃牛蛙,這種鮮美的蛙肉,如果處理不當,也很容易成為感染裂頭蚴的元兇。而且,蛙體內含有曼氏迭宮絛蟲,不容易通過烹調的方式殺滅。
希望大家以後還是注意生食的食品安全,不要拿自己去冒險,為了一時口腹之慾真的沒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