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消息,1月22日,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下稱「韓國農林部」)稱,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實地檢驗團將於下周赴韓,對韓國乳製品企業開展實地檢驗。
韓國奶企認為,從去年5月開始中斷的對華滅菌奶出口有望在此後得到恢復。
回溯當時中斷進口的原因,是中國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包裝規範。中國政府認為,韓國牛奶企業所申報的殺菌方法與實際包裝上標註的方法有所出入,違反相關規定。有報導指,實際上是韓國生產的超高溫滅菌奶的保質期限長於中國對同類產品的要求,因此中方擱置了韓國乳製品對華出口企業註冊程序。
韓國農林部相關負責人22日表示,從1月26日至2月2日,中方此次將派出5名工作人員,對去年註冊被擱置的7家企業中的5家進行檢驗,同時,「中方官員還將視察其他加工奶製品的出口企業」。
上述企業包括韓大型奶企首爾牛奶和南陽乳業。
這是韓國乳製品企業辦理對華出口企業註冊之前的最後一個環節。若中方檢驗團認為沒有問題,滅菌乳就可恢復對華出口。
不過,據悉韓國企業辦理這一註冊程序也需要約一個月時間。
從市場規模來看,韓國乳製品2013年年末對華出口規模達935億韓元(約合5.36億元人民幣),其中純牛奶佔到10%。
目前,由於韓國國內原奶產量增加和需求減少,韓國牛奶庫存量創下12年來新高。韓國奶農和相關協會期待儘快恢復滅菌奶的對華出口。
韓國乳製品企業首爾牛奶的發言人表示,「韓國人牛奶喝得越來越少,因此迫切需要對外出口」。該公司去年中秋節之前就已將符合中國標準的試生產資料遞交給了中方,估計通過實地檢驗問題不大,希望能儘快恢復出口。
韓國農林部從去年7月開始,就不斷邀請中方官員前往韓國乳品廠視察。據韓國時報報導,中國方面則由於「程序原因」遲遲未能成行。
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乳製品的聚集地。中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我國進口奶粉量達到88.4萬噸,同比增加20.25%,進口額為43.12億美元,同比增加44.09%。與此同時,由於進口奶價格遠低於國內奶源,內地奶農售奶出現困難。2015年1月4日,山東濰坊的部分奶農因企業拒收、減少收奶份額以及停站而走上街頭,奶農的倒奶、殺牛事件被曝光。
在發生倒奶、殺牛事件後,1月8日,農業部下發《關於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產的緊急通知》,努力勸說伊利、蒙牛等乳製品巨頭購買奶農的牛奶。農業部勸這些企業說,這是愛國主義的做法,而且還可以保證這些企業今後也有國內的奶源。
而據《證券日報》報導,有業內人士提出,國際乳企都將目標瞄準中國市場,低價的背後是否也違反了傾銷政策。中國應該效仿歐盟對中國光伏反傾銷之手段來維護國內乳業市場的健康發展。山東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表示,在全球乳製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時,中國的應對措施似乎沒有跟上,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對乳品產業給予重視,可以考慮對進口奶粉實行雙反。文章摘自澎湃新聞。
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