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學醫畢業兩年的李宗倫不顧家人和親友的反對,帶著未婚妻來到了祖國邊陲新疆,在澤普縣紮根,和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民族團結情誼。
「咚、咚、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睡夢中的李宗倫驚醒,下意識拿起床頭的衣服穿上,他打開門看到布尼亞孜·買買提攙扶著她肚子痛到直不起腰的丈夫。「李醫生,您快看看,他這是怎麼了?」布尼亞孜·買買提帶著哭腔焦急地說。「好,別著急,先進屋。」李宗倫伸手扶著布尼亞孜·買買提的丈夫往屋裡走去。
布尼亞孜·買買提是依瑪鄉博斯坦村村民,丈夫半夜肚子突然疼得厲害,他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李醫生。李宗倫根據問診情況,判斷他是急性闌尾炎,馬上給他服下止痛片,又用熱毛巾熱敷在疼痛處。「他這是急性闌尾炎,必須馬上送到縣裡的醫院進行檢查,不然形成闌尾炎穿孔就麻煩了。」「這大晚上也沒車怎麼去縣裡?」「你先別著急,我馬上聯繫縣裡的醫院,然後開車送你們過去。」
一到醫院李宗倫就忙著幫他們掛號、繳費,等所有手續都辦完後,他的後背已被汗水浸溼,抬頭看看牆上掛的時鐘,已是半夜四點多了。
李宗倫的小診所開在依瑪鄉的集市區,李宗倫對人熱情,他會耐心細緻地問診,根據病情開藥方,絕不讓老百姓多花一分冤枉錢,深受當地百姓好評。
「我晚上睡覺時衣服就放在床頭,如果有病人晚上來看病,我能第一時間穿好衣服,接診病人,這麼多年都習慣了。」 25年來,李宗倫就是這樣默默地呵護著這片土地上每一個人的健康。
李宗倫視村民如親友、如手足,認真履行著作為醫生的職責,始終以病人為重,醫藥費則是能減就減,累計為病人減免醫藥費接近3萬元,對於沒錢的群眾,他都是先治療後付費。此外他還經常下村給農民群眾進行免費義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李宗倫主動加入志願者團隊挨家挨戶消毒,測量體溫,講解注意事項,勸導村民不要外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醫務工作者的錚錚誓言。
又是一年端午節,努爾曼姑麗·扎依提和父親扎依提·艾沙帶著粽子來到了李宗倫家,他們坐在一起吃著粽子,享受節日的快樂。他們這樣融洽的關係還得從6年前說起。
6年前的一天,扎依提·艾沙來到李宗倫的診所拿藥,那時他的思想觀念落後,覺得兒子要多讀書,而女兒則是不用上多少學,等女兒大一點了就讓她結婚生孩子。李宗倫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利用扎依提·艾沙來看病的時間,給他做思想工作:「兒子,女兒都一樣,而且你女兒學習成績挺好的,你應該讓她繼續學習,考個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改變生活狀態」。聽了李醫生的建議後扎依提·艾沙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的女兒努爾曼姑麗·扎依提學習也更努力了,最後順利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回到澤普縣第七中學當了一名教師,去年剛結婚生了孩子,生活幸福美滿。努爾曼姑麗·扎依提說:「多虧了李醫生,才有我今天的美好生活」。
25年來,李宗倫始終紮根在鄉村,盡心盡力地為各族群眾服務,他平凡而感人的事跡,早已深深印在當地群眾心中,其高尚的醫德和維護民族團結的行為,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讚譽。(文/圖 通訊員 袁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