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魚淪為盤中餐,背後真相......

2021-02-27 龍巔羅漢魚

當動則幾千上萬的天價羅漢魚,被活生生地炸了變成盤中餐,你會有什麼反應?

(視屏來源於網絡)



最近,一位馬來西亞的僱主就攤上這奇葩事兒,還引來上萬名圍觀群眾。




▲生前



被做成菜後,仿佛聽到魚說:被炸了還能保持跟生前差不多的造型,我已經很努力了,好嗎!


網友們的關注點都是這樣滴....


好有喜感的樣子!這羅漢魚到底什麼來路,又有哪些說道?


原來,羅漢魚是馬來西亞的水族業者,在1996年雜交培育出的一種新魚類。因為色彩豔麗、花紋獨特、高聳飽滿的「壽星額頭」,還有身上據說能催財的「墨斑鱗」,一面世就引來了新加坡、中國、臺灣、日本地區財迷的追捧,還獲得過國際大獎!



▲羅漢魚遊泳時常會昂起頭來,許多人認為這是「升官發財」、「步步高升」的好兆頭


雖然羅漢魚每次可產上萬個卵,可不每個卵都能培育成顏色、花紋、形態都很漂亮的羅漢魚。所以,品相低的羅漢魚只要區區幾塊錢,品相一般的羅漢魚,身價300-800新幣左右,高品相的,幾千上萬不在話下


之前新加坡一條僅12寸長的金剛羅漢,就賣到過6.8888萬新幣!在日本成交的另一條「金剛羅漢」,更是賣到了22萬新幣!(怎麼辦,看完好想去養魚)



身上長有「真字」的羅漢魚還會再貴點,看下面這幾條羅漢魚身上的花紋,是不是很像漢字呀,只有你想像力夠豐富,就能看出是什麼來。這也算是巧合,概率很低的,大概一萬條羅漢,才找得到長出「真字」的。之前就有主人在羅漢魚身上看到過「福」、「壽」、「財」這些字眼~ 



有網友就從這次馬來西亞僱主曬出的羅漢魚身上,看到了數字。


反正我是眼拙,啥也沒看粗來


不過,就有眼尖的網友,針對馬來西亞僱主的曬圖表示,假滴!哼~



對比一下魚嘴部分,左邊的明顯更突出



更有網友曬圖打臉!第二張炸好的魚,早在4月就被人po上網了好嗎!


既然網友已經來打假,認定被炸的魚不是羅漢魚,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到底是什麼魚,竟然可以以假亂真到這種程度!


就有網友說,難道是吳郭魚?



吳郭魚是由吳振輝、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的魚,因而得名吳郭,市面上也叫羅非魚。和羅漢魚一樣,同屬於鱸形目、慈鯛科的魚!


看著遊來遊去的吳郭魚,除了顏色,跟羅漢魚還是有那麼些相似。據說有些人買了羅漢魚的魚苗,養著養著越看越像吳郭魚,也是鬱悶。


油炸後看不出顏色....不仔細看還真能以假亂真~


不會有人看餓了吧...哈哈哈哈

▲GourmetFood做的紅燒吳郭魚

來源於新加披眼

THE END -

今日小編:坡裡的帥哥

往期文章:

相關焦點

  • 韓國演藝圈悲慘事件 背後根源真相如何?
    韓國演藝圈悲慘事件 背後原因真相如何?
  • 經典|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看完《水稻的一生》,誰還在浪費糧食,請拉出去暴打一頓......
    看看下面這個短視頻向孩子講解大米的來歷也是水稻的一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珍惜糧食千萬不要浪費喲!知識就是財富哦如果問你:「水稻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 狼人殺 x 緝魂 | 狼村驚現疑案,「真相」背後疑點重重,謎底到底是什麼?
    近日,狼村裡的某著名集團董事長去世,事件背後疑點重重,由於預言家出差在外,案情變得一籌莫展。為了儘快破案,村長只好請來援兵檢察官梁文超和妻子刑警阿爆到狼村,就在一步步逼近真相的時候,梁檢卻發現這起兇案之下還藏著驚人的秘密.
  • 印尼男子養貴价龍吐珠,託父親照料卻出意外,百萬名魚成盤中餐
    得知愛魚已成為盤中餐的男子在網上發文,直言「心痛到想吐!」愛魚慘遭宰殺的巴渝(Bayu)據悉,這名可憐的男子名叫巴渝(Bayu),日前他在社交網上曬照及發文,講述失去愛寵的慘痛經過。巴渝發文指,該「龍吐珠」是自己兩年前在雅加達魚鳥市場買回家的,買入時的價格高達80萬印尼盾(約人民幣402元)。
  • 一代中餐女王離世,謝謝她給在美華人帶來真正好吃的中餐
    今天,所有的美國主流媒體都在報導一位百歲的中國老人—— 一代中餐女王、著名連鎖中餐集團PF Chang創始人的母親江孫芸,昨日(10月28日)在家中去世,享年100歲。讓美國西海岸的食客們,終於開始了解中餐真正的美味。隨著第一家店的巨大成功,1975年,江孫芸在洛杉磯開了第二家福祿壽餐廳。1989年,她把這家店賣給了兒子江一帆(Philip)。他也就是後來美國知名連鎖中餐P.F. Chang的創始人。
  • 「殺豬盤」、「殺鳥盤」、「殺魚盤」全揭秘!
    「殺鳥盤」主要是指兼職刷單詐騙,騙子通過發高薪兼職信息吸引受害者參與,再通過不斷鼓動受害者投錢代刷,最終騙取所有投資錢財。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受害人個人信息,為殺「鳥」做準備。買餌料講究的是精準,大學生、待業人員、寶媽這些是主要詐騙對象,因為這些群體中傻白甜、呆萌閒的比較多,這樣才能提高「殺鳥」的成功率。
  • 非自然死亡,追尋背後的真相
    最近小星終於看完了《非自然死亡》,雖然這部日劇只有短短十集,但每一集都震撼人心,每一個故事背後的辛酸都讓人潸然淚下。
  • 網上美照背後的真相,看完覺得好辛酸…
    有時候,比照片內容更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的,是每一張照片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辛酸故事!不過看完感覺學到了不少拍照技巧!
  • 味精與中餐被汙名化 臺裔美籍大廚挑戰「中國餐館症候群」
    在紐約開刈包餐廳的臺裔美籍大廚兼作家黃頤銘(Eddie Huang)指出,「中國餐館症候群」是將中菜汙名化,背後是種族主義作崇。他認為,許多美國人不接受中餐,要改變這些人的「開放思想」,是需要以他們接受的方式重新包裝再推銷才可以。他認為中式快餐在美國被承認的程度不及其他菜式,以及這偏見態度一直沒有改善的部份原因是中式料理背後的移民家庭不懂得反抗。
  • 中國冷極再現神秘圓形冰盤,背後是什麼原因?
    它看上去非常奇怪和完美,就像有人在寒冷的冰面上,用切冰機雕刻而成,據觀察和分析,水下的湍流和寒冷的天氣是塑造冰盤的重要因素,有可能是冰碎片被渦流收集,然後逐漸形成圓形,冰盤經過數百次和數千次的旋轉,自行變得平滑。據了解,圓形冰盤這種自然現象並非第一次出現,2019年11月3日,根河南河曾出現過一處直徑約2米的冰圓盤奇觀。
  • 美國美食家吐槽「山寨中餐」引爭議,網友力挺:沒毛病!丨外媒說
    她認為,齊默恩口中那些「山寨」中國菜其實是一種「入鄉隨俗」,是針對美國人口味進行的改良,並不能稱之為「山寨」。他希望能夠打開人們的眼界,而不僅僅停留在對機場快餐廳的中餐的認識上。For many diners here the only Chinese food they know is what they see in airport fast food kiosks and malls.
  • 匹茲堡中餐美食群群友中秋季節美食展
    匹茲堡中餐美食群群1 賣紫色布的這是我給我媽中秋節做的東北粘餅,裡面是豆沙餡的。匹茲堡中餐美食群群4 安曉靜匹茲堡中餐美食群 2 非凡雙全匹茲堡中餐美食群群4 安曉靜匹茲堡中餐美食群群4 lyqt更多匹茲堡中餐美食公眾號原創美食帖子請點:今年菜地裡的豆角哇,接的老多了,幹煸豆角忒好吃。
  • 為什麼美國猶太人聖誕愛吃中餐?
    根據調查顯示,過去的幾年裡,Yelp上中國餐館的頁面瀏覽量都在12月25日達到峰值,是平常的兩倍多。猶太人是不信仰耶穌的。儘管基督教就是源於猶太教,都信仰同一個上帝。但猶太教並不承認耶穌是上帝派來塵世的兒子,也不相信耶穌是先知。
  • 外國專家終於發現:真正的中餐可以減肥!
    許多外國人認為中餐米飯含量太高,肉菜油膩,長期食用會導致心臟病,造成肥胖。
  • 100歲美國「中餐女王」去世,英文採訪視頻讓人肅然起敬!
    英語口語此生能遇見你,已然幸福得一塌糊塗Jimmy's Note吉米老師前言:她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把正宗中餐引入美國主流社會當地時間10月28日,被譽為「中餐女王」的江孫芸去世,享年100歲。江孫芸最早將高檔化的中餐帶入美國,革新了美國人對於中餐原本的印象。1960年,她在舊金山開的「福祿壽」(The Mandarin)餐廳,譜寫了一部口碑甚好的中餐廳佳話。這也讓她一躍成為華人界的翹楚,她對美國中餐的影響也一直延續至今。餐廳裡,所有的菜品都按照中式的傳統做法,肉要切成薄片用炒鍋翻炒,乳鴿要烤到肉吃起來酥脆、流汁,所有菜品原料都一定是最新鮮的。
  • 39人命喪英國貨車背後的殘忍真相~
    據英媒報導,這起慘案的背後主謀很可能是名中國福建女人,雖然她本人已經去世,但人蛇集團還在活躍。全球範圍內,每年被販賣人口數在80萬-400萬之間。數量之大,令人咋舌。拋開這些浮出水面的案件不談,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分鐘,都有人在暗處失蹤,淪為奴隸。
  • 中國廚師在英國街頭做中餐,老外:這比我們的煎蛋漢堡好吃太多了
    不管是川菜還是粵菜,都可以讓人感覺到舌尖上的刺激感,吃中餐是一種享受。中國的飲食歷史悠久,如今還存留的中餐是五千多年歷史的積澱與發展。在英國街頭做中餐的中國廚師對於歐美國家來說,因為生活節奏快,人們不會把過多的時間放在飲食上,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願意在烹飪上下功夫。而在中國,任何一家廚師學校每年都可以提供數以千計的廚師。
  • 老外: 為何中國人吃中餐沒事? 他們完美的違反了美國食品安全建議
    關於食品安全,曾經就有老外提問道:為何中國人吃中餐沒事?在中國幾個家庭吃過飯之後,我驚訝的發現他們完美的違反了美國食品安全建議。但是在傳統的中餐文化裡,野味一項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食物,像鯉魚這種食物在我們的餐桌上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在我們的文化中還有「年年有魚」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