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中餐女王江孫芸離世,享年100歲
今天,所有的美國主流媒體都在報導一位百歲的中國老人—— 一代中餐女王、著名連鎖中餐集團PF Chang創始人的母親江孫芸,昨日(10月28日)在家中去世,享年100歲。據她孫女所述,江孫芸是在凌晨睡夢中離世,家人都陪伴在她身邊。
圖源 中國新聞網
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美國各大主流媒體都給予江孫芸最大的讚揚和肯定。
《紐約時報》提到她的貢獻是將「炒雜碎和炒麵的中餐時代遠遠的甩到了後面」,舊金山先驅報則認為她的人生「意義遠超食物,而是濃縮了20世紀美國華人的移民史」。
(Her incredible life, from accidental restaurateur to culinary pioneer, goes beyond food, encapsulating 20th century Chinese-American diaspora, and the subsequent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in San Francisco.)
CNN則直接在標題稱之為「開拓者」:Cecilia Chiang, the trailblazing chef who brought real Chinese food to the USA, dies at 100
吃貨隊長作為後輩,也因緣結識了一些美國中餐界的前輩,也有幸和Cecilia有過一面之緣。當時90幾歲高齡的她精神矍鑠,雖然和我第一次見面,仍然興致勃勃地和我討論皇城家宴的北京菜極其地道。她講話慢慢的,卻可以聽出清晰的兒化音,雖然我是南方人,但從一位美國的中餐美食泰鬥口中聽到京片子,不由得有親切感。
江孫芸和她的福祿壽餐廳The Mandarin
凡是在舊金山餐飲界浸淫了一定年數的中餐餐飲人,多少都和Cecilia有一定的交集,從我有限的交談裡,感受到大家都對她敬重有加。Cecilia對中餐的定義有自己的堅持,甚至固執;比如我提到中國城的新派中餐「China Live」 她會搖頭說,「是給美國人吃的!」 同時,她會對City的某家水餃店情有獨鍾。
然而,水餃店的老闆也好,China Live的大老闆也好,當年都多少受到她的提攜。
可以說,整個舊金山的中餐江湖,是她慢慢建立起來的。一切要從她1959年初來舊金山,開的那家Mandarin(福祿壽餐廳)說起。
圖源 中國新聞網,拍攝於1977年
福祿壽餐廳的由來,也是一個略帶無奈但是又充滿了信念的故事。1960年,江孫芸來到美國舊金山,主要是為了陪伴丈夫剛去世的姐姐。在機緣巧合下,她拿出1萬美金幫助兩位朋友開餐館,卻沒想到朋友中途相繼退出,開店計劃擱淺、租金卻不能退還,江孫芸不願就此放手,毅然決定自己把餐廳開起來。
圖源 紐約時報
通過報刊廣告,她找到了兩位優秀的中餐廚師,餐廳算是開了起來,但初期的日子不出所料很艱難。被供應商為難,餐廳人手不足、大小姐出身的江孫芸要親自打掃衛生做雜事...但終究,她還是堅定地把餐廳開了下去。本地的華人和美國人食客開始定期來這裡吃酸辣湯和煎鍋貼。
圖源 鳳凰網江蘇
在舊金山紀事報頗受歡迎的專欄作家赫伯·卡恩(Herb Caen)來到這家餐廳用餐後,他在一篇專欄裡寫道:這家「小館子」提供「太平洋東岸最美味的中餐菜品」。
圖源 新浪
當時Caen在專欄的一句話,就像今天的「網紅帶貨」一樣,一夜之間,福祿壽餐廳徹底火了。餐廳滿座,門外排起了長隊。1968年,江孫芸將福祿壽餐廳搬到了Ghirardelli Square一處更大的店面,可以同時容納300位食客,還提供烹飪課程。讓美國西海岸的食客們,終於開始了解中餐真正的美味。
隨著第一家店的巨大成功,1975年,江孫芸在洛杉磯開了第二家福祿壽餐廳。1989年,她把這家店賣給了兒子江一帆(Philip)。他也就是後來美國知名連鎖中餐P.F. Chang的創始人。
圖源 中國食品網
最早那家開在舊金山的福祿壽餐廳,雖然已於2006年停業,但江孫芸是當之無愧的美國「中餐女王」。2013年,有「美食屆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 James Beard Award),授予了江孫芸終身成就獎,感謝她對餐飲界做出的貢獻。
「我想我改變了普通人對中餐的認知,」江孫芸在2007年對紀事報說。「他們都不知道中國是個那麼大的國家。」
部分整理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cn.nytimes.com/obits/20201029/cecilia-chiang-dead/
江孫芸對北美中餐的持續貢獻
江孫芸對中餐理念的堅持,可以追溯回她年少的時候。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給了她對中餐的更深入理解。
回望江孫芸的一生,都頗具傳奇色彩。她出生在無錫一個大戶人家,父親是一位留洋歸國的鐵路工程師,母親思想開化、深明事理,還做得一手好菜。後來一家人搬至北京,住在「一座有7個院落的舊王府裡」,家裡有52個房間。
圖源 鳳凰網江蘇
家中父母對吃一向很講究,家裡僱的兩位廚師分別擅長南方菜和北方菜,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江孫芸,從小就有對美食的豐富知識儲備,她的味蕾也帶著記憶,知道怎樣的味道最正宗。
1949年,江孫芸隨先生江梁旅居東京。找不到好吃的中餐館,乾脆自己來開,江孫芸就在東京開了第一家「福祿壽」中國餐館,這也算是她未來餐飲之路的第一步。
江孫芸對正宗的中餐味道有最執著的堅持,在1960年代的美國,不論是原材料還是烹飪設備,想復原最正統的中國味道還是非常難的,她就與廚師們一起一點點地復原出自己記憶裡最懷念的家鄉味道。
圖源 北京廣播電視報
她的方法簡單又直接:你做,我吃。只有江孫芸這樣從小就深入了解中華南北飲食的味蕾,才能知道,到什麼程度、這個菜才是對的。她把中國大戶人家從小吃慣的美食,在大洋彼岸複製了出來。
福祿壽餐廳被多家本地媒體推薦為最好的高檔中國餐館之一。名界流紛紛慕名而來,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丹麥國王、男高音家帕瓦羅蒂……都是餐館裡的常客。從各種意義上來說,是她用一己之力的堅持,最早把最正統的中國味道帶來了大洋彼岸。
圖源 中國僑網
馳名全球的男高音帕華洛帝和江孫芸合影。(江孫芸提供)
江孫芸一直到老還在不遺餘力地推廣中餐文化,並且非常支持年輕的中餐創業者。包括紐約新興創意中餐連鎖品牌「君子食堂」。
「Cecilia在中餐和中華文化最自我懷疑的時代一手在美國創造了最自信的品牌。這個自信從未隨著她進入晚年而消逝,反而像火種一樣傳給了很多像我們這樣的後輩。我們有幸認識她四年,一起做過幾碗炸醬麵,還有一直說的幾道菜沒來得及學,但已經非常幸福了。」
——君子食堂創始人:趙勇
懷念故人,展望今朝
小分隊有幸見證近幾年中餐在美國的迅猛發展,每每抱著好奇回顧中餐在美國不足百年的歷史,都會深感於前輩的篳路藍縷。老一代華人在新的國土上渴望帶來一點家鄉的味道,多一點融入本土的社會,所做的妥協,變通,和放棄,是今天可以在n個外賣平臺上點奶茶,北京烤鴨,小籠包的我們所無法想像的。
謝謝Cecilia Chiang無畏地在這條道路上披荊斬棘,給我們留下了寬廣的前行之路。我們會繼續往前走,帶著我們熱愛的味道和文化,堅定而驕傲地走下去。
圖源 紐約時報
Ref:
https://www.cnn.com/travel/article/cecilia-chiang-chef-obit/index.html
https://www.sfchronicle.com/food/article/Cecilia-Chiang-an-S-F-legend-and-the-matriarch-15681915.php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8/dining/cecilia-chiang-dead.html?smid=tw-nytfood&smtyp=cur
部分內容整理自:
鸚鵡廚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3961/
北京廣播電視報
http://www.bgtv.com.cn/bgrw/zq/15465.htm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hr/2020/10-29/9325387.shtml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cn.nytimes.com/obits/20201029/cecilia-chiang-dead/
中國僑網
http://www.chinaqw.com/news/2006/0531/68/30612.shtml
撰文 | 吃貨小分隊
圖片| 來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編輯 | 阿初
*本文為吃貨原創文章,不涉及任何商業利益
僅為傳遞、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行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