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一個名為「微信運動」的微信公眾號火爆起來。這個公眾號由騰訊公司註冊,幾乎不發文章,而是開發了幾個功能。關注公眾號後,可以看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也可以查看微信好友走的步數。公眾號還把你的好友們的步數時時匯總排名,朋友間便可以相互點讚,步數越多,獲得的點讚也越多。
除了「微信運動」公眾號,手機上還有很多計步數和比步數的應用軟體。除了手機,還有專門的計步器和移動可穿戴智能設備,比如小米健康手環等。
這些計步工具之所以能計步,是因為內置了或模擬設置了震動傳感器,那麼人在步行時重心的上下移動,以及步行的震動,就會被記錄下來,轉換為步數。
大多數人利用以上記步工具,激勵、監督、鞭策自己走夠多少步,可是也出現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曬步數」,一個是「賽步數」。
「曬步數」就是把自己的步數「曬」到朋友圈炫耀一把。這是自我表揚,雖然助長了虛榮心,但也確實激勵了自己,未嘗不妥。
「賽步數」具有比賽的性質,有利於你追我趕,有利於相互監督,從而增加運動的趣味性,但是更助長了虛榮心。
虛榮心怎生了得!為了滿足虛榮心,有些人沒走夠步數,甚至根本沒走路,卻上下搖晃手機,讓步數直線上升。
陳大媽給自己定了目標,一天走1萬步。可是,陳大媽經常走不夠,步數不達標。為了「走夠」1萬步,她會拿起手機搖晃半小時,胳膊搖酸了,就讓老伴接著搖。
還有更絕的,有人把手機綁在寵物狗身上,遛狗記步。狗的步子小,頻率高,人走一步,狗走十步,那麼記下的步數就是十倍的數。
如此弄虛作假、自欺欺人,不僅沒達到生理健康,反而害了心理健康,長此以往,會導致心理疾病。
為了「曬步數」與「賽步數」,也有實打實暴走的。「暴走族」的口號是「不求最多,只求更多」。一天走2萬步的、3萬步的、4萬步的、5萬步的,大有人在,似乎步數越多越健康,其實未必。
運動專家說,走路想達到健身目的,除了有數量,還要有質量。有的人一天走了1萬多步,但卻是散步,這些慢走的運動強度非常小,基本是無效步數。什麼是有效步數呢?每分鐘110步以上,130步以下,這相當於快走的步伐,屬於中等強度,適合大多數人,每天走夠三四十分鐘,大約二三公裡,6000步左右,就可以達到健身效果。有人每天「暴走」1萬步,花一個半小時,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暴走」5萬步,花七個半小時,你還工作不工作了?再說了,走得太多,腳踝和膝關節容易過早磨損老化,這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