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日,日本政府表示,作為少子化對策的一環,將從2021年開始向新婚夫婦發放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萬元)的補貼,以幫助他們支付房租和搬家費用。
按照新規定,從2021財政年度開始,「結婚新生活支援項目」覆蓋地區居民遞交結婚申請時,只要雙方結婚當日年齡低於39歲,並且家庭年收入少於540萬日元(35萬元人民幣),就可以申請多達60萬日元新婚生活補助。
日本政府希望藉此推動那些因經濟因素放棄結婚的情侶結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2015年調查顯示,25歲至34歲未婚人群中,29.1%的男性和17.8%的女性因「結婚資金不足」選擇單身。
資金固然重要,無論是日本,還是在我們中國,對一對小夫妻來說,就是一個新家庭的啟動資金,在甜甜的戀愛之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也隨之要開啟了。
那麼除了緩解結婚資金之外,還需要在婚前考慮哪些問題呢,這些問題是否都準備好了呢?
都說婚姻是一輩子的歸宿,在婚前一定要慎重,在和他/她攜手走完下半生之前,需要深思熟慮的考慮清楚一下這些問題,這決定著你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和將來的方向。
戀愛和結婚是不一樣的,有時連態度都可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在兩個人轉化了新的角色之後,相處的模式應該也要做出適當的調整。
相對戀愛時的獨立自由,婚後更多的是約束和羈絆,所以需要提前考慮兩個人的三觀是否一致,生活習慣是否可以磨合。
同時,婚姻也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夫妻兩人彼此相愛,但是因為兩個家庭習俗矛盾又或者雙方家長不和而分手的,真的屢見不鮮。
因此,是否都已經準備好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是否有能力去協調兩個家庭的矛盾。
愛情和麵包兩者兼得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只能兩者選其一。
有些女人會因為對方能提供較高的情緒價值而結婚,而有些女人會因為對方能夠給你上乘的麵包而步入婚姻,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不過是個人選擇不同,只是既然選擇了,就要有為這種選擇的後果作出承擔的意識。
結婚之前就想清楚「要什麼」非常關鍵,別在婚後嫌棄對方沒有好的家庭背景,或嫌棄對方只有錢卻不懂愛。
婚前了解清楚對方家庭的情況,包括家族有多少人,有哪些人,家庭氛圍是否能融合,家庭背景怎麼樣,有沒有別的家規家法等。
綜合來看,如果能接受,那就決定結婚,如果有些地方雙方不能妥協,那就要慎重重新考慮了,畢竟婚姻能得到父母的祝福會更加幸福。
丈母娘和女婿之間一般問題不會太大,而婆媳關係卻是千古難題。
所以,婚後是否要跟公婆住在一起,住在什麼地方,與老人家的距離如何,這些問題都需要在結婚之前妥協商量好。
婆婆當然會希望兒子和媳婦住的離自己近一點,但作為媳婦,為了避免距離太近而經常產生矛盾,其實很多都不願意和公婆住在一起。
婚姻對男人和女人來說都是一輩子的大事,婚前考慮清楚這四件事情,才能讓婚姻更加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