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王浩威在一篇文章中講到國內心理諮詢商品化的問題。
王浩威:一個臺灣諮詢師眼中的大陸心理諮詢和治療
在臺灣,一位從業數十年的心理諮詢師收費僅為320元每小時。
而國內的心理諮詢普遍300元每小時起步,有的甚至高達每小時數千至數萬元。
王浩威也提到,臺灣地區諮詢師專業學習的成本並不高,心理諮詢師培訓也不是出錢即可得,需要考察學習者的資質,有資格者才能參與。
一些臺灣的諮詢師在見識到大陸超高的收費後感到相當困惑和憤怒,決定不再來大陸講課。
內地過高的資費設置阻礙了來訪者心理健康需求的滿足。
而超高的學習成本則成為初學者入行的沉重負擔。
在生存需求的壓力下,諮詢師的學習成本不可避免全部傳導至來訪者一方。
由此,心理諮詢過度商品化所導致的惡性循環逐漸顯現。
諮詢師承受不了過高的學習成本。
來訪者也承受不起過高的收費設置。
當諮詢師群體無法從外部(來訪者)獲取持續的生存資源(金錢),不得已只能從同行身上吸血。
整個行業猶如一條銜尾蛇一般。
於是,搞培訓成為了多數同行的生存之道。
許之以「錢景」,不斷渲染高收入,誘惑萌新入行。
鼓動萌新參加各種高價低質的培訓,以此補充「尾部」諮詢師數量。
在保證「蛇頭」充足食物供應的同時,也給蛇身部部位的諮詢師保留一絲生存空間。
而這種「內捲化」的發展模式,跟傳銷有諸多相似之處。
都需要不斷發展「下線」才能維持整個「銜尾蛇系統」的穩定。
不然將很快消耗殆盡。
能夠在這種內捲化的銜尾蛇系統中最終獲益的,僅僅只是那些蛇頭而已,
蛇尾部的絕大多數將逃脫不了被獻祭的命運。
想到此處,再回頭看看簡單心理推出的那個2年4萬多培訓項目。
也不過是這條銜尾蛇身影的再次「活現」。
在資本的加持下,一些蛇頭已不滿足於小口的吞噬。
按捺不住直接張開了血盆大口。
2年4萬也不會是終點。
只不過是這場比價遊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