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消費型商業地產蔦屋家電
這次去學習的蔦屋家電位於東京都二子玉川的RISE購物中心,和BUS幸福終點站面對面,店鋪面積比較大1~2F大約7000多平米。
這個大型蔦屋家電賣場沒有給人任何由各種家電電器零碎組合便宜大賣場的感覺,雖然外觀沒有代官山蔦屋書店那樣有特色但是內部裝修更加精緻藝術感更強,和服裝業的大型店裝修便宜簡單(輕薄感)對比是天壤之別。內部裝修以暗色木材為主基調,鑲嵌著很多小型LED燈通過直接和間接照明及光陰的合理營造,讓店鋪空間形象交錯迷離有點像豪華迷宮一般。隨處展現的藝術性陳列手法,讓商品對照均整美麗。可以比得上古典建築中的圖書館或藝術館的感覺。
蔦屋家電的2F從BUS終點站一側到多摩川一側分別設「food & cooking 」「beauty」「 wellness」「 housekeeping」和「Shop-in-shop」,從1F玄關進入順時針轉有「AppleStore」「networking & photo」「stationery & movie 」「music」「sound rental」「mobile 」「apple regular serviceprovider」和「Shop-in-shop」
所有家電產品的樣品陳列邊上都會搭配陳列和此樣品相關的書籍和生活用品,甚至延伸到一部分相關食品的陳列,這種商品間的交叉搭配陳列確實非常有創意而且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思維,是很好的生活方式提案方法。書籍培育了家電需求,家電帶動書籍的銷售,沒有遺憾地盡情地發揮帶動消費者的聯想力。特別是「food& cooking」「beauty 」「stationery& movie」等書籍反覆多處交叉陳列增加曝光度這樣的商品計劃非常招惹人的眼球。售賣的家電商品比起一般的家電大賣場而言,更多的是選用一些非常講究的專業型家電產品和設計型家電產品,在一般的量販式家電賣場裡難於見到的發燒級品牌作為重點收集推出,給人一種「家電買手集合店」的印象。
去一般的日本家電量販賣場,基本見到的場景是營業員拿著計算器和廠家的導購人影交叉非常忙的樣子不同,蔦屋家電的店員像各個訓練有素的「諮詢顧問」,形象感覺就像高級酒店裡諮詢臺邊上站著的優雅的經理隨時準備接待你所有的需求,而且各個都比較博學和你可以隨時聊上,能從生活方式上給你提供建議。我對電腦比較有興趣就直接去了電腦賣場一邊玩一邊和店員聊了將近半個小時,之後順便查了一下同樣產品在其它量販店和網店的價格,我想蔦屋家電是不是未來想發展成為「可消磨時光的美術館家電SHOWROOM」
另外,在店內我並沒有看到太多的庫存,所以難於判斷他們的銷售效率和商品存貨庫存運轉等方面的內容,也不知道這種銷售模式是不是還處於探索摸索階段。但是作為已從「年輕人」過度到「中年人」的我來說,像這種美術館般能夠消磨時間而且能夠給你很多生活方式上很多建議的家電SHOWROOM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想必也是蔦屋家電現在在日本受到狂熱追捧的原因吧!
試想國內家電賣場國美蘇寧受到電商的巨大衝擊,某種角度上來講還是對消費者需求研發的不夠深入。從人性的角度來說誰想拿著手機或對著電腦買東西,誰不想在喜歡的空間環境中享受著專業的服務中去購買商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