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流媒體記者在鶴山梁贊文化公園 攝影 張琳瑞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黎萌 葛寧遠):10月20日,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舉辦前夕,來自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流媒體記者繼續在廣東江門的採訪。品新會陳皮、試鶴山詠春拳,讓記者們大呼過癮。
「八九兩月香蕉熟,十月吃柑曬陳皮。」700多年來,新會人一直在生產、加工和食用當地陳皮。用它煮水飲用、入湯提香、入菜提鮮,人們對陳皮有著特殊的感情。新會陳皮如今已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被納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日巴基斯坦報》記者薩博利喜歡喝用陳皮煮的水 攝影 黎萌
《今日巴基斯坦報》記者薩博利採訪中很興奮,他在新會陳皮村一口氣喝了4杯剛剛煮好的陳皮水。「在巴基斯坦我們也飲用各種各樣的茶,但陳皮水我還是頭一次喝到。味道獨特,非常非常喜歡。」薩博利說,如果把陳皮出口到巴斯基坦,相信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薩博利表示會帶一些陳皮回去款待自己的朋友。他說,很喜歡這個陳皮村,中巴兩國可以建一些平臺來交流茶文化。「我也會寫文章來報導陳皮村和陳皮,讓更多巴基斯坦人知道陳皮,同時通過它來進一步促進中巴兩國人民的聯繫。」
馬爾地夫國家電視臺記者法蒂瑪在給自己倒陳皮水 攝影 曲藝
馬爾地夫國家電視臺記者法蒂瑪說,最喜歡陳皮餅和陳皮鴨,「陳皮水我也喝了不少,感覺非常提神。」
法蒂瑪表示,很想通過自己的報導讓馬爾地夫人民多了解一點陳皮。「因為馬爾地夫除了漁業,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進口。相信陳皮的食用功效也會得到馬爾地夫人的青睞。」
寮國巴特寮通訊社記者馬力佔西在新會陳皮村 攝影 黎萌
在陳皮村,寮國巴特寮通訊社記者馬力佔西品嘗陳皮水的樣子看上去很內行。他說,自己剛有了一個新想法,就是回國之後也把柑桔的皮留下來晾乾,「過幾年之後,它就是陳皮,到時看煮水和食用的效果如何。」
採訪中,外媒記者了解到,小小的陳皮,歷經數百年,已化身為嶺南的一個文化符號,根植於當地人乃至整個嶺南人的味覺,在他們的飲食中,陳皮已變得不可或缺。
除了新會陳皮,鶴山詠春拳也是江門的一張亮眼「名片」。詠春拳術經世代繁衍,現已成為武術界中一大流派,名人輩出,揚名國內外。在鶴山,詠春宗師梁贊的名字家喻戶曉。近代詠春拳名家葉問是梁贊的徒孫,李小龍為其曾徒孫。
蒙古TV2電視臺記者阿努達麗(左)初試詠春拳 攝影 黎萌
蒙古TV2電視臺記者阿努達麗很高興在鶴山拳師古信的指導下,比劃了幾下詠春拳的基本套路,她說除了喝陳皮水,詠春拳是當天給她留下印象最深的體驗。「如果有時間,我甚至想跟這裡的拳師認認真真地學上幾招。」她表示,看到這裡有85歲的師傅還在練詠春拳,「我覺得我現在開始學一點也不晚。」
阿努達麗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才這樣說,在結束鶴山詠春拳採訪前,她已經主動和教過他的拳師古信加了微信。「我真的打算拜師學詠春拳。因為在蒙古國,摔跤都是男人的遊戲,但詠春拳在中國不限男女,都可以學。」
馬力佔西在鶴山古勞鎮體驗詠春拳的過程中,也和拳師試了試身手。幾個動作下來,這位寮國記者很是興奮。他對詠春拳師古志榮說,「如果我在中國的話,我一定會跟你學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