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垃圾不分類,親人兩行淚。」
畢竟,上海人已經被垃圾分類逼瘋了。
有人說,既然垃圾分類這麼難?為什麼還要這麼耗時耗力的實行呢?
據資料顯示:我們每人每天在不知不覺當中就產生1.2公斤垃圾;
拿杭州市來說,杭州市現在一天的垃圾生產量三到四年就可以把一個西湖填滿;從2007年到2019年不到12年的時間裡,杭州已經填埋了1700多萬噸垃圾。原本預計使用24年的填埋體積, 12年就被填滿了;
歷來以風景如畫著稱的杭州市只有唯一的一個垃圾填埋場,那裡填滿之後,杭州市將沒有地方進行垃圾填埋處理;
而如果沒有這僅存的垃圾填埋場,只需一個星期,杭州市的垃圾就會覆蓋所有街道。
所以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只能等著這些垃圾自然降解。
那降解需要多久?
一個易拉罐,需要200年:
一個玻璃瓶,需要200萬年的時間。
還有我們平時吃的外賣,產生的外賣盒,包裝袋等等。
一個塑膠袋,它的使用壽命可能只有幾個小時,但它的生命有多久呢?
450年。
它需要450年才能被降解,這450年裡它們去了哪裡,為什麼要說它們,因為有環保組織調研,每單外賣平均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這意味著外賣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6000萬個。
以每個餐盒5釐米高計算,摞起來高度相當於339座珠穆朗瑪峰高,而且外賣所產生的塑料垃圾不及總量的千分之一。
是的,我們製造的垃圾,可能我們幾代人的時間裡,都沒有辦法完全消失。
而其實,不僅僅是杭州,我們每個人,都已經被垃圾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