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熱症在馬來西亞是一種極為普遍的傳染性疾病,透過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埃及伊蚊以及白線伊蚊,常稱「黑斑蚊」)的叮咬,而在人群中蔓延。骨痛熱症病毒屬於黃病毒科(flavivirus),可分為4種血清型。骨痛熱症潛伏期為4至7天,病發期則分為3個階段即發燒期、關鍵期及康復期。
一般上常見的症狀包括發高燒,為期2至7天,臉部發紅、身上出現紅疹、肌肉酸痛、關節酸痛、眼窩痛、嘔吐、頭痛等。一些病患也會出現喉嚨痛,結膜發炎等。而其他病毒或細菌感染也可導致類似症狀。因此不太容易區別其他病毒所引發的高燒。如果發高燒超過3天及有肌肉關節酸痛,卻無喉嚨發炎或其他細菌感染的症狀,則需要格外小心。
除了臨床診斷,也可透過血液化驗,隔離骨痛熱症病毒;病毒抗原檢測或偵察血清內是否含有特殊的抗體。一般醫生會使用快速篩檢試劑盒(rapid test kit)診斷骨痛熱症。但這類快速篩檢法有其不足之處,因為若是檢驗結果呈陰性反應,並不代表患者100%沒患上骨痛熱症。一些備有血液分析器的診所,能透過全血細胞計數來診斷疾病。一般患者的白血球及血小板指數會下降。特別是在關鍵期,在這個階段,高燒開始退去,患者會誤以為病情已好轉,卻是血小板可能開始大幅度下降的時刻。
原文來源:easily.sinchew.com 醫識力
圖片來源:Pocketimes 百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