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3日報告說,研究人員「使用既定科學標準認真評估現有證據」後得出結論:寨卡病毒是導致小頭症和其他幾種胎兒出生缺陷的原因。
這意味著,女性在懷孕期間感染了寨卡病毒的話,會增加生出有缺陷孩子的風險,尤其是小頭症。
寨卡病毒是一種通過蚊蟲進行傳播的蟲媒病毒,性接觸也可傳播,最早在1947年一種野生猴子中發現,隨後1952年就已經在烏幹達和坦尚尼亞人群中發現這種病毒的傳播了。到了2013年-2014年,在大洋洲的法屬玻里尼西亞,爆發感染了約32000人。絕大多數寨卡病毒感染者症狀溫和,與登革熱等疾病症狀類似。目前尚無寨卡病毒的有效治療方法和疫苗。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個國家和地區有疫情報導,其中22個在美洲,目前歐洲多國也有報導,有蔓延全球之勢。
目前我國已經發現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僅二月份就發現8例。
隨著寨卡病毒的傳播範圍越來越廣,它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大,雖然美國疾控中心的報告中強調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寨卡病毒與胎兒出生缺陷存在因果關係,但是近期一系列的研究和證據都能支持這一觀點,就是寨卡病毒會造成小頭症。
美國疾控中心主任託馬斯·弗裡登確認,美疾控中心將開展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小頭症是否僅是「我們所見到的對大腦造成破壞性影響及其他發育問題的冰山之一角」。
專家表示,寨卡病毒一般會在孕婦懷孕早期階段侵入機體,然後破壞腹中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致使孩子畸形。醫學家們對此也很驚訝,因為胎盤是嬰兒的天然保護層,可以防止病毒和細菌的入侵,但是實驗顯示,寨卡病毒是可以穿過這一重要屏障,並在羊水中集中。可見寨卡病毒對孕婦的威脅要遠遠大於對普通患者。
寨卡病毒的潛伏期尚不清楚,可能是幾天,孕婦之外的普通感染者中,只有約20%會表現輕微症狀,典型的症狀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熱、斑丘疹、關節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關節)、結膜炎,其他症狀包括肌痛、頭痛、眼眶痛及無力。另外少見的症狀包括腹痛、噁心、嘔吐、黏膜潰瘍和皮膚瘙癢。症狀通常較溫和,持續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病情並不常見。目前為止尚無疫苗和有效治療手段。
再有兩個月就是蚊蟲繁多的夏季,小編在此建議孕婦或者計劃懷孕的親們應當格外注意自我保護,防止蚊蟲的叮咬。尤其避免去目前正在流行寨卡病毒的地區。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