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近來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寨卡病毒肆虐南美多國,更有蔓延至北美跡象,迄今已有23個國家和地區向世界衛生組織上報病例。世界衛生組織更警告,疫情可能擴散至亞洲和非洲。衛計委日前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內地尚未發現寨卡病例。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本港存在出現外地傳入個案的二度傳播風險。
寨卡熱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蚊媒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寨卡病毒除了令感染人體出現輕微發熱、皮疹和結膜炎等溫和症狀,病毒有可能令懷孕母親產下小頭症畸形胎兒,令嬰兒出現發育障礙或致死。目前尚沒有藥物可以預防和治療寨卡熱,意味未能及早將病毒控制,不排除病毒肆虐全球可能性。
我國有與傳播寨卡病毒有關的伊蚊種類主要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於海南省、廣東省雷州半島以及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州、德宏州、臨滄市等地區;白紋伊蚊則廣泛分布於我國河北、山西、陝西以南廣大區域。
△高永文 資料圖
香港並未發現主要傳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但本地常見的白紋伊蚊被視為傳播媒介之一,加上香港國際旅客往來頻繁,因此香港存在出現外地傳入個案的二度傳播風險。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政府會於本月15日年初八開始,分三期進行滅蚊工作,並加強本港出入境的衛生監察。他又呼籲由受寨卡病毒感染影響地區抵港的旅客及香港市民,在回港後14日內使用驅蚊劑,減低病毒傳播風險。
寨卡病毒傳播媒介主要為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非洲伊蚊和黃頭伊蚊也可能傳播該病毒。通過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3至12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亦可通過母嬰傳播,包括宮內感染和分娩時感染。另外,也曾有案例報告顯示寨卡病毒存在通過性行為和感染的血液傳染的可能。
前往或居住在疫情地區的民眾,尚未感染者皆有風險。寨卡病毒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治療,主要預防辦法就是避免蚊蟲叮咬。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紗窗紗門隔絕蚊蟲或室內使用空調。
由於寨卡病毒的傳播,當地政府2日宣布宏都拉斯進入緊急狀態。宏都拉斯目前已經發現3400多名寨卡病毒感染者。宏都拉斯總統埃爾南德斯表示,滅蚊是對抗這種病毒的關鍵。
巴拿馬已經發現了50例寨卡病毒感染者,而周末即將到來的狂歡節,增加了寨卡病毒的傳播風險。為迎接狂歡節,加緊採取滅蚊行動。
△巴西的小頭症情況嚴竣,個案超過4千宗。(美聯社圖片)
△巴西一名母親抱著患有小頭症的兩月大兒子。 路透社
截至1月底,巴西新生兒小頭症疑似病例已超過4000例。巴西衛生部部長表示,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比想像中嚴重,因為80%的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
尼加拉瓜已經發現了15例寨卡病毒感染者,其中包括數名孕婦。尼加拉瓜衛生部門也已經在全國300個地區的數千家學校採取了滅蚊措施,組織衛生專家宣傳病毒知識,防止病毒在人群密集地區傳播。
△ 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市政工人用燻煙消毒法幫助控制寨卡病毒擴散。
除了巴西,委內瑞拉受寨卡病毒的影響也很嚴重。目前,委內瑞拉全國範圍內已經發現了4700例疑似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29日,委內瑞拉衛生部長梅洛在接受採訪時確認,該國已經有255人患上了與寨卡病毒有關的格林巴利症候群。
美國衛生部門2日宣布,位於美國南部的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發現了首例在美國本土傳播的寨卡病毒感染者。據報導,這名患者是通過罕見的性傳播方式感染寨卡病毒的。
來源:香港文匯報、央視網、中新網、維基百科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