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沒有幾張老照片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段讓人懷念的時光
可是經過時間的洗禮
它們慢慢地會褪色發黃
甚至破損、模糊不清
那咋辦勒?
在如東高新區鹽垣社區有位老人
雖然已到79歲的古稀之年
可他一直在修復舊照片
並且已經有30多個年頭了
在他的妙手下
一張張被歲月打磨得斑駁、泛黃、破損的照片
煥發了新生
↑↑↑
這位坐在電腦前修復照片的老人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繆濤,每天,他都會坐在窗臺下的辦公桌前,花上幾個小時,用電腦軟體修復別人送來的老照片。他用一雙巧妙的手、兩隻敏銳的眼睛,以及一顆細緻的心,在他的妙手下,為無數人留住了曾經失去的美好瞬間。
因為父親在豐利鎮開了一家照相館,繆濤從十幾歲開始便與影像結緣,在耳濡目染中漸漸愛上了攝影。退休以後,便開始專心為老照片做「美容」,隨著修復技藝越來越精湛,找他的人也越來越多。在繆濤家裡,幾大本厚厚的相冊裡保存著繆濤這30年來的修復精品,他都一一翻拍下來,珍藏著。
繆濤告訴記者,照片之所以會變舊、模糊,是因為照片上面鍍的一層溴化銀能夠形成人像,可一旦受潮,溴化銀就會脫落。在最初的時候,繆濤修復照片還是使用傳統的技藝,首先要用刀片把照片上髒的地方,刮乾淨,再用鉛筆或者毛筆將空白的地方填補起來。老照片修好以後,他還要再進行翻拍,如果覺得不好,就在翻拍的照片上繼續修,直到修復到他和顧客滿意為止,而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那時手工修復一張老照片,需要花上四五天的時間。
上個世紀90年代,繆濤開始接觸電腦,學習用軟體修復照片。雖然起先他對電腦技術掌握不熟練,但他用耐心慢慢地摸索和鑽研,效率提高很多。一張照片用幾個小時便可以修復完成,修復效果也比手工修復要好。
修復舊照片的要求很簡單,只要做到不失真即可,但是要想做到逼真,還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繆濤告訴記者,由於每張照片的破損程度不同,當時拍攝人物時的光線不同,都會增加修復的難度。照片雖然是平面的,但是照片上的人和物都是立體的,所以每個線條,每個明暗都需要去研究,盡最大可能還原當時的原貌,他每修一張照片,都要設想一下當時拍攝時是如何布光的,以便於更好地把握每張照片的細節。
除此以外,他還在生活中做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人物的表情、姿態等細節,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經常有人拿老照片來讓繆濤修復,因為照片上的人早已不在了,如今只留下一張照片的記憶。在繆濤看來,這些老照片不僅僅是一份影像,更是一份懷念與情思。
曾經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找到繆濤,請他幫著修復一張自己和老伴兒幾十年前的結婚照,繆濤花了很長時間,當他把修復好的結婚照給老人時,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覺得,這些照片對於照片主人來說,太有紀念價值了,他們對這些照片有著特殊的情感。為此,繆濤都會花時間去修復,絕不辜負別人對他的信任,以及他們對老照片所傾注的感情。
2017年年初,繆濤遭遇了一場車禍,頭部進行了兩次手術。術後,繆濤的右手會不自覺出現抖動,這對於從事精細活兒的他而言,無疑是增加了修復照片的難度。有時候,當他使用滑鼠時,會因為手抖而致使光標偏離位置,這時候,他會用左手按住右手,再繼續一點一點地修復照片。
現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將他的手藝傳承下去,為此,他也一直在尋找接班人。然而直到目前,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繆濤很惋惜地表示,他想在有生之年,儘量能多地為大家做點好事。如果修復老照片的這個手藝不被繼承下去,他覺得將是一種損失。
與影像結緣幾十載的繆濤,從少年時期跟著父親學攝影,到古稀之年仍堅持修復老照片。他在堅守中,很好地詮釋了怎樣「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我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顆執著的匠心和一份純粹的熱愛。繆濤在慢工細琢中,修復了流逝的記憶,留住了舊時光。在他的堅守下,一張張老照片有了溫度,煥發新生。
小編也希望
在不久的將來
繆濤可以找到一位合適的徒弟
將這份老手藝傳承下去
編輯、製作:黃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