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時間
最近是覺得過得特別不舒心的一段日子。
工作上遇到了瓶頸,一直反覆改稿都沒有最後通過,甲方爸爸臉色陰沉,編輯也一路各種修改意見,農曆新年前要上市的產品現在還捂在懷裡,成了燙手山芋。
生活上和小滿輪番生病,大概也是交叉感染,她鼻涕眼淚腸胃炎,我發燒頭痛藥物過敏,碰巧爸爸出差,半夜耳溫槍一打40度,掙扎著起來翻箱倒櫃摸出四包清開靈,一口氣全灌下,第二天天旋地轉竟然還去上了兩節課。
熬不過去的醫院,我問醫生:「吃什麼藥能快點好啊?」
看診的醫生該是有了些年歲,花白了頭髮,抬頭瞥了我一樣,慫道:「仙丹!」看我一臉錯愕又補道:「感冒發燒都要個過程,只有慢慢恢復,哪裡來的特效藥。」
從醫院出來接到老王電話,一接通我就開始搶白:「最近沒有一點靈感啊,我也很著急,可我改來改去都覺得不好那。」
老王大概有些錯愕,沉默了幾秒說道:「我只是想問你身體還好嗎?」我有些尷尬,告訴他剛看好醫生,已經吃了退燒藥。他嘆了口氣說:「你最近可真急。」
走回家,路邊的小攤正蒸了熱氣騰騰的米糕出來,大團大團的白氣氤氳地糊了眼睛。我要了兩塊,老闆很熱心地包了牛皮紙袋,怕燙手又套了塑膠袋,我咬了一口,鬆軟香糯,忍不住誇好吃。
老闆憨憨一笑,老闆娘正巧端了一蒸籠出來,笑著接道:「我們用的都是水磨的粘米粉,三點多就爬起來了,天氣冷了,發米糊的時間需要更長,發足了才鬆口。」
奶奶以前也常做米糕,還要往裡頭加上核桃仁,紅棗也剔了核切成小塊一起拌到米糊裡。每次奶奶蓋了紗布在醒發的時候,我都耐不住揭開紗布去戳米糊,她見著了總會說:「莫急莫急,時間不發到,米糕就會瓷實,就失了鬆軟勁了,一盆米糊也跟著全廢了。」
「可是已經發得很大了誒。」
「還不夠呢,好味道是要花時間下去的,急不得。你花時間花耐心下去,它就回報你一個個蜂巢小孔和鬆軟甘飴。」
好像在食物的製作中,時間真的擁有神奇的魔法。
奶奶用白酒和鹽泡鹹鴨蛋,都會在罐子上貼條標籤,寫上日子,慢慢守著,等著蛋黃上油,那樣子蒸好的鹹鴨蛋,一筷子下去才有油冒出來。熬醬、泡酒好像也是這個理兒,醬要熬得濃稠,酒要甘醇都需要耐著心性慢慢地等待。
這樣想來,生活工作中又何嘗不是呢?
今天看到蔡卿穎翻譯的一篇日文短文,說我們的努力不一定會立即開花結果,不要焦慮、灰心,還是要堅持著自己的意志努力下去。因為在這樣長時間的磨練和等待中,生命的深度和廣度也就這樣子被一層又一層的堆積起來了。
好吧,祝福我們,都擁有努力的意志和等待的毅力。
「時光是一支開弓後的箭
只向前 不後退"
舊時光裹著的
還有那些關於食物的記憶
吃了脆餅
才不脆弱
秋葵厚蛋燒 | 牛肉蛋炒飯 | 豆沙小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