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迎來大雪節氣,預示著寒冬真正到來,各種取暖產品開始「重出江湖」。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燒傷整形科最近連續收治不少因艾灸不當或是用熱水袋、暖寶寶而導致低溫燙傷的患者。
該院燒傷整形科張珏主治醫師提醒,尤其是一些患有糖尿病、長期臥床的老人,要慎用取暖產品,防止低溫燙傷。
使用熱水袋被燙成「三度燙傷」
20歲的莉莉(化名)是南京某高校的學生,這幾日由於天氣寒冷,常覺得手腳冰冷,入睡時將熱水袋放在被窩裡取暖。有一天早上起床後,莉莉發現腳上被燙出一個水泡。
「一夜醒來,左腳腳踝外側被燙出一個泡。」莉莉說當時沒引起重視,第二天繼續去上課。沒想到,三四天後,她發現燙出水泡的地方疼痛不已,傷口已被感染,出現紅腫,於是來到中大醫院燒傷整形科就診。
「這個水泡看起來雖然面積不大,但已屬於「三度燙傷」了。」張珏主治醫師介紹,「本來只是部分皮膚壞死,現在是全層皮膚壞死,又合併感染,如果更加嚴重,那就需要植皮了。」
艾灸不當也會導致低溫燙傷
近年來,隨著中醫養生熱的發展,很多老人到養生保健館做艾灸保健,或是跟著電視上的養生節目自己在家艾灸保健,若方法不當,容易出現燙傷意外。
再加上老年人,對疼痛的感覺不明顯,即使被燙傷了,不能及時感受得到。最近,該院燒傷整形科門診就已接診四五個老人,因不科學的艾灸或者敷中藥導致燙傷的。
▲ 資料圖
醫生建議廣大市民朋友,在家進行艾灸時,應謹慎操作,如確有需要,應當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艾灸等治療。當出現燙傷的時候,也不要擅自亂用「土方子」,比如塗抹面醬、麵粉等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什麼是低溫燙傷
天氣變冷時,很多人睡覺時會在被窩裡放上一個熱水袋,進入深度睡眠後,由於皮膚對溫度不敏感,長期「粘」在熱水袋上,不變換位置,醒來後就發現水泡,張珏主治醫師介紹,這樣的燙傷就是「低溫燙傷」。
醫生指出,被低溫燙傷的人,一般是晚上睡覺比較沉的人或者感覺比較遲鈍的人。低溫燙傷表面看起來並不嚴重,燙傷出現的水泡,剛開始不疼,但實際上已是「三度燙傷」,這種燙傷比急性燙傷更難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會發生潰爛,有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
▲ 資料圖
據悉,長時間接觸40℃-50℃的熱源就可能導致低溫燙傷。除了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暖風機都會造成低溫燙傷。如同溫水煮青蛙,開始微微熱沒感覺,但時間久了,就容易燙傷。另外建議暖寶寶一定不能貼在皮膚上,要隔著衣服貼。
推薦閱讀
◆ 天天都有婦女報,這是一條有聲音的徵訂廣告…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楊彥 崔玉燕)
編輯/侯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