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從出生開始,身體就適應周遭的大氣壓力(一大氣壓)。當我們穿上潛水裝備潛入水中後,我們的身體及感覺就被迫去適應環境的變化。在水的身體感受和陸地上中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受過潛水訓練的潛水員都知道在水中每增加十公尺就增加了一大氣壓。
首先,在水中戴上潛水面鏡視野明顯的變小,在水中物體的距離及大小也比實際的距離要近且大,聽覺及平衡也會因深度壓力而受到影響。
因為介質密度的關係,在水中聲波的的傳導遠比空氣要快導致我們雖然聽到聲音卻無法判別其方向。在水中我們大多只聽到自己從調節器呼吸的聲音,嗅覺與味覺在水中幾乎是派不上用場(除非你嗆到海水)。
也因為水上與陸地的環境差異,潛水員可能會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應。尤其是進行大深度潛水的時候。潛水超過33~40公尺增加以下危險症狀的機會:減壓病、氮醉、焦慮、驚慌、暈眩、調節器的呼吸阻抗增大,導致呼吸量增大空氣消耗更快及失溫症。再者,深度越深,因急速上升造成的傷害的機會也越大。
你要如何避免這些危險呢?以下11個建議事項提供給每一位從事潛水活動的人作為參考。
計劃保守的免減壓極限。
減短水底停留時間,增加水面休息時間。
緩慢的上昇,每分鐘不要超過9公尺。
避免鋸齒狀的潛水活動。
於每次潛水都於5公尺處進行 3分鐘的安全停留。
儘量避免潛水超過33公尺(100英尺)深。
避免在最深處停留太久。
在連續潛水假期中計劃一天的休息。
潛前檢查表組及電腦表是否都工作正常。
遵守及實行潛伴制度。
如果是船潛,先確定是否有簡易的救生設備。
潛水計劃的規劃沒有一定的標準。依照您自己所認知的極限來規劃潛水而不要受到別人的影響。有些人可能覺得潛的越深越能享受潛水的樂趣,但是大多數五顏六色的珊瑚及生物多生長於水深18公尺內 。 潛的越深無非的只是增加了整個活動的危險性,如果真的需要進行大深度的潛水(如沉船探索),請先確定隨行的潛水長或導潛有足夠的設備及能力能夠處理意外的狀況。
畢竟安全才是潛水活動最重要的事。
文章內容源於Suite101.com by Linda Gettmann,本站僅做整理、編輯。如覺侵權,可回複本平臺,我們會儘快處理。
相關閱讀:
潛水技巧:減少配重小密訣
潛水技巧:安全的上升速度
潛水技巧:如何更好的呼吸
潛水技巧:放流潛水的小貼士 Tips For Drift Diving
潛水技巧:安全停留的五個小貼士 5 Tips For The Best Safety Stop
潛水技巧:緊急情況下配重和生命的選擇
潛水技巧:輕鬆玩轉夜潛
潛水技巧:想知道在水中省氣的妙招嗎? Save Your Breath
潛水技巧:負浮力入水
潛水技巧:7個原因告訴你佛陀式懸浮是胡說八道
潛水技巧:請多喝水! Drink Up!!!
潛水技巧:11個密訣讓你輕鬆做耳壓 11 Tips For Easy Equalizing
休閒潛水,你不得不知道的21件事
潛水技巧:別忘了安全停留
潛水技巧:節省氣體的10種方法
潛水技巧:夜潛
潛水技巧:八個潛水長的秘技
潛水技巧:面鏡脫戴
潛水技巧:解惑在水下睜眼
潛水技巧:從技術潛水員身上要學的五件事
視頻欣賞:潛水大神的蛙鞋踢法
潛水技巧:如何避免讓驚慌威脅你
潛水最大的敵人——恐慌
姨媽期間潛水怎麼辦?
PADI 潛水員及教練等級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