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少愛美女性準備迎合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換一個鮮亮的甲色,就在她們去美甲店美甲的同時,不少人被店員推薦「打耳洞」這一項目,26歲的吳雪就親身遭遇了一次,但考慮到衛生安全,她並沒有打。據了解,濟南的一些美甲店、飾品店均有「穿耳」業務,一些美髮店也將穿耳洞作為副業。實際上,這些機構都沒有相關資質。
用「一次性穿耳器」穿出血
吳雪告訴記者,當時美甲店店員給她推薦的是一種叫「一次性穿耳器」的東西,「裝在一個透明的塑膠袋內,跟訂書機有點像,說放在耳朵上摁一下就行了。」她說,相比於以前用穿耳槍打耳洞,現在美甲店裡更流行用一次性穿耳器。
13日中午,記者來到市中區經四路的一地下步行街,經過走訪發現,「一次性穿耳器」正成為不少美髮店、飾品店給顧客打耳洞的新產品,單個售價在15至30元之間。
在淘寶網上,「一次性穿耳器」也成了當下的熱賣產品,「無菌」、「安全」、「可自己操作」成為一次性穿耳器的賣點,2元多一個的穿耳器引得不少愛美人士紛紛購買。然而,在使用過程中,卻有不少買家發生了「意外」。「看看我的照片再決定買不買吧。」有買家這樣評論。根據這位買家上傳的3張照片可以看出,穿耳耳釘彎了,耳朵也被穿出了血。
除了當下流行的一次性穿耳器,耳槍、耳針等仍然是不少飾品店和美髮店正在使用的傳統穿耳設備,商家一般在簡單消毒後便開始穿耳操作。
穿耳屬一級醫療美容項目
據了解,大多數市民在打耳洞時都選擇在美甲店或理髮店操作,鮮有人去醫院穿耳。「美甲店便宜又方便,我們一般都選擇在那打。」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鞏璇說,她剛打完耳洞後沒過幾天就恢復了,但也有些同學出現流膿、發炎等症狀。
那麼,受市民歡迎的這些小店穿耳衛生條件如何?又是否有打耳洞的資質呢?
「在這裡哪家有衛生證啊!」被問及是否有穿耳的相關證件時,經四路附近一家飾品店的一名工作人員說,該店老闆有20多年的穿耳經驗,很專業,相關證件並不重要。
13日,記者從濟南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獲悉,依據《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相關規定,穿耳孔術屬於一級醫療美容項目,只有取得相關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方可開展穿耳項目。同時,負責穿耳孔術的醫師應具有執業醫師資格。
據介紹,美甲店、理髮店等非醫療機構開展穿耳等醫療美容活動,均屬於非法行醫,依據《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應進行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應移交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處罰。
據了解,當下的打耳洞的部位不再僅局限於耳垂,耳骨也成為越來越多時尚男女選擇穿耳的部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胡振生表示,從醫生的角度,並不建議市民在耳廓軟骨上打耳洞,「在耳骨上打耳洞很容易引發感染,從而導致耳廓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