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翅醫話——耳洞裡邊癢難耐
有位七十多的老太太,幾年前得了身體瘙癢的毛病,人年紀大了,又瘦,身上的油脂不多,皮膚瘙癢的很厲害,一到入秋天氣乾燥了就發作,確實的很難受,去醫院找大夫治,用了不少好藥,療效不咋好。因是夫人娘家同鄉,就來請我治,以消風散為底方化裁治了不少時間才好,第二年又有小發,繼續按原來的方案吃藥,這已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今年入秋,老太太又打電話說,今年身上沒癢了,可是這兩隻耳洞裡邊癢的要命,抓又抓不到,只得以掏耳勺子去掏,夜裡有時候癢醒了,就再也睡不成,折磨的老命快要沒了。我說您去醫院找五官科的大夫看看耳洞裡邊有啥問題吧。過了一段時間,又來電話說,大夫檢查說耳洞裡有耳結(就是我們常說的耵聹),大夫給掏乾淨了,當時還好。沒過幾天又癢的沒法子,只好再去找大夫看,大夫說有炎症,給打了幾天消炎針,又給開了不少消炎止癢的藥,沒效!吃藥後人昏昏沉沉想睡覺,耳洞該癢還是癢,沒辦法自己想門道,用清涼油抹進去能止癢一時,過過又沒效了,又用綠藥膏抹,綠藥膏裡有利多卡因哦,有局麻而止癢的作用,但是也管不了多久。
我找百度請問了一下,發現關於耳洞癢的專家說法有幾個,耵聹刺激、細菌性中耳炎、黴菌感染、耳道溼疹、耳道乾燥而癢等等,心中有點 數了,就讓她搭車跑幾十裡來找我看。等來了我一瞅,上邊說的幾種情況都沒有,就是有些耳屎也找掏乾淨了,感染的情況也不存在,溼疹也不見,一下子頭就蒙 了,咋治呢!原來身上癢的治法似乎不管用,原來癢是在腰和肚子上痒痒,給抓的血痂子很多,還有很多紅疙瘩,與祛風止癢,養血潤燥,清熱利溼的法則效果還不錯,這個耳洞裡邊癢似乎此法不會靈的。
等號脈結束,我和她嘮嗑起來,心中無底兒想對策哦!心中盤算,面紅,脈緊,舌紅,心中煩躁,時時似欲汗出而不能,二便如常,耳洞裡癢的像有小蟲子在拱。《傷寒論》中有則關於癢的條文,「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的麻桂各半湯證,「面色緣緣正赤者」是因「陽氣弗鬱在表也」,「當解之以汗,若發汗不徹不足言, 陽氣弗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燥煩」,又言「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人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邪熱欲出表作汗,而胃氣虛弱不能達之故。
因內有煩躁,此為二陽並病,故仿桂枝二越婢一體例出治。方用:桂枝12克,芍藥10克,甘草10克,麻黃10克,石膏20克,大棗5枚,五劑。囑每煎藥時放生薑拇指大一塊,拍碎,每服藥後多喝熱水以出小汗為宜。
人走後近二月無音訊,心中忐忑,不知瞎貓能否逮住死老鼠否。前些日,其女來告知,上次服藥,三劑就見效,耳洞裡不再癢了,後又吃剩下的二劑。現在時近二月餘,又有像要發作的跡象,故來再取藥。給三劑,看以後還發作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