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銘醫話:針刺熱病的五十九穴臨床體會

2021-02-22 山西廣濟糖尿病醫院

大家好,泰銘醫話今天講的是:針刺熱病的五十九穴臨床體會。

    原文:「所謂五十九刺者,兩手內外側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間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頭入髮際一寸傍三分(《靈樞》無分字)各三,凡六痏;更入髮際三寸邊五,凡十痏;耳前後口下(《靈樞》作以下)者各一,項中一,凡六痏;顛上一,囟會一,髮際一,廉泉一,風池二,天柱二(《甲乙經》原缺囟會至天柱諸穴,今按《靈樞》經文補之)。

    譯文:所謂針刺熱病的五十九穴是,兩手指端內各三穴(少商、中衝、少衝),兩手指端外側各三穴(少澤、關衝、商陽),左右共十二穴。

    手五指間本節後各一穴(後溪、中渚、三間、少府),左右共八穴。在足趾間也同樣各有一穴(束骨、足臨泣、陷谷、太白),左右共八穴。

 
    頭部入前髮際一寸,上星穴兩旁各有三穴(五處、承光、通天),左右共六穴。再上行入髮際的中行向後三寸處的兩側,各有五穴(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左右共十穴。

    耳前後各一穴(耳前聽會,耳後完骨,兩耳計四穴),ロ下一穴(承漿),項中一穴(啞門),共計六穴。巔頂一穴(百會),囟會一穴(囟會),前髮際一穴(神庭),後髮際一穴(風府),廉泉一穴,左右風池二穴,左右天柱二穴。總共為五十九穴。

「五十九」穴的臨床體會


針刺熱病的五十九穴是臨床實用的穴位。在熱病高熱,面紅目赤可指端少商、中衝、少衝,少澤、關衝、商陽,穴位放血。一方面有祛除熱邪瘀血作用。另一方面有診斷病的所所屬筋脈的病情;


    針刺後溪、中渚、三間、少府,快進快出,有明顯降低體溫的作用;


    針刺束骨、足臨泣穴放血、陷谷、太白,有減緩抽搐的作用;

針刺左右,五處、承光、通天,十五度向百會方向進針,治療高熱頭痛;

針刺兩側,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治療小便灼熱不通;


    針刺兩測耳前聽會,兩側耳後完骨,承漿,啞門,百會,治療高熱昏厥,昏迷;

揉按囟會,針神庭,風府,治療抽搐;


    針刺廉泉,左右風池,左右天柱治療口乾口渴。

    但運針要根據實際病機,神態,病情的進展變化,相互組合和配合泰銘手針,以及全身穴位治療疾病。

泰銘醫話,改變思想,創造未來,健康人生超百歲。

LULU出版,加州洛杉磯郵寄,29.9美元。(郵費自理)

中國出版,山西太原郵寄,12元。(郵費自理)

電子版,9.9元。

www.zzqdm.com

www.zhangzequan.com

山西廣濟中醫糖尿病防治研究所附屬山西廣濟醫院

國內諮詢電話: 0351-4426736  

          15235131918/段主任

國際諮詢電話:001 626 566 1969

Michelle 助理

相關焦點

  • 視頻:風池透穴演示
    風池透穴的針刺演示  針刺風池穴對於針灸初學者來說是一道坎
  • 必殺:一穴定牙痛
    下牙痛:在健側合谷穴大拇指揉按100下,需有酸脹感。(左下牙痛揉按右手,反之亦然孕婦禁用)牙齦腫痛:揉按偏歷,一般可見條索狀物,揉散即愈。(孕婦亦可用)全牙酸痛吸氣加重:用翳風,按壓一百下即愈。穴位查找方式下載一個經絡穴位圖解(灸大夫圖標的,裡面每一個穴位都有視頻指導) 下面給同行及中醫愛好者看的:選穴原因稍提下:臨床針灸對火牙效果更好,常以下關、頰車、合谷,三要穴針刺。
  • 通裡穴:中風失語的靈丹妙藥
    通裡穴取穴方法
  • 醫案:特別簡單的針刺法,治療麥粒腫
    鑑於以前有自己治好麥粒腫的經驗(耳尖穴放血),隨即拿酒精棉和針給自己的右耳尖放血,然後十點前上床睡覺。周二天早晨起床,上眼皮紅腫並未消失,紅腫也沒加劇。晚上回家又繼續給右耳尖穴放血,加針刺耳垂(女生打耳眼的位置)放血,同樣十點前上床睡覺。周三早晨起床,紅腫仍未消失,也沒加劇。突然想到肝膽相表裡,隨即拿出書本查看膽經的五腧穴,決定再給足竅陰穴點刺放血,酒精棉擦拭,點刺之後,擠出4-5滴血。
  • 少澤穴:急性扁桃體腫大特效穴
    少,小的意思。澤,潤澤的意思。【取穴位置】少澤穴位於手背,在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取穴時掌面向下,以另手輕握手指指尖,彎曲大拇指,指尖所到達的小指指甲外側下緣處即是。【少澤穴的功效與作用】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行上肢後側,出肩解,交肩上,循頸項,入耳中,到目下及頭面部,故少澤穴為治療頭面五官病及肩臂疾患的常用穴。乳汁的生成和諸多臟腑相關,其中小腸的分清泌濁功能為重要環節,故取手太陽小腸經之少澤穴可主治乳癰、乳汁少。
  • 十宣穴:身上的「急救專家」
    十宣穴屬經外奇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急救穴,中醫認為十宣穴具有清熱開竅、宣散風熱之邪的功效,對於中風昏迷、中暑休克、急性胃腸炎、高血壓、腦卒中、手指麻木都具有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取穴位置十宣穴位於人體手指的十指尖端,距指甲角游離端0.1寸處,左右各5個穴位。
  • 溫溜穴:驅寒要穴!常年手腳冰涼的人必看~
    溫溜穴:
  • 俠白穴:消除恐懼,緩解心跳加速的有效穴!
    《黃帝內經》記載:「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兩手下垂,穴俠胸肺兩旁,故名俠白。」俠白穴屬肺經,可對肺經氣血分清降濁,所以它又有著「水被挾擠下降,體內濁物變清白」的意思。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
  • 郄門穴:心動過速的速效穴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在腕橫紋上5寸,當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於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特異性:手厥陰經之郄穴。功能作用:疏導水溼,寧心安神、清營涼血作用。穴位配伍:郄門穴配大陵穴止咯血;郄門穴配曲澤穴、大陵穴治心痛;郄門穴配梁丘穴、足三裡穴、太衝穴治神經性嘔吐;郄門穴配內關穴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
  • 四白穴:護眼、美白的特效穴位!
    該穴名意指胃經經水在本穴快速氣化成為天部之氣。本穴物質為承泣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其性溫熱,由地部流至四白時,因吸收脾土之熱而在本穴快速氣化,氣化之氣形成白霧之狀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見,故名。按揉四白,護眼又美白中醫認為,四白穴為護眼之要穴,具有舒緩眼部疲勞、保護視力之功效。
  • 附分穴:頸項強痛、肘臂麻木
    穴位位置:附分穴位於脊柱區,第二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臥取穴。
  • 丘墟穴: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下肢痿痺
    丘墟穴屬足少陽膽經。位於足背,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距跟關節間凹陷處。1、緩解治療胸脅滿痛,頸項強、偏頭痛、腋下腫,膽囊炎、中風偏癱、下肢痿痺、瘧疾、以及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腳氣、足跟痛等配肝俞穴、膽俞穴、期門穴、陽陵泉穴、日月穴、腕骨穴緩解治療黃疸、膽道疾患;運動系統疾病:外踝腫痛,足內翻,足下垂,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腓腸肌痙攣。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中風偏癱,頸項強痛,目赤腫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
  • 天府穴:過敏性鼻炎的良藥!按一按還能止鼻血!
    天府穴:
  • 間使穴:一個可以直接影響心臟功能的穴位!
    間使穴出自《靈樞·本輸》。別名鬼路。屬手厥陰心包經。間使穴具有寬胸和胃、清心安神的作用。
  • 委中穴: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
    委中穴,又名郄xì中,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又為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
  • 每日一穴:支溝穴的位置、穴位療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處取穴。
  • 照海穴:滋陰清熱,治療咽疾要穴!
    照海穴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