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穴:滋陰清熱,治療咽疾要穴!

2021-02-22 古典中醫

照海穴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本穴物質為水泉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此水形成為一個較大水域,水域平靜如鏡,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熱能而大量蒸發水液,故名「照海穴」。

照海穴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其主要功效為:可緩解胸悶、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現代還常用此穴治療尿道炎、腎炎、神經衰弱、癲癇、功能性子宮出血等。配中極、三陰交主治癃閉;配腎俞、關元、三陰交主治月經不調。針刺照海和申脈,調理陰陽二脈,還能治療失眠。

取穴位置

照海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千金要方》稱「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幹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立竿見影的妙法。

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要閉口不能說話,感覺到嘴裡有津液出現,一定要咽到肚子裡去。

一般來說,點揉3到5分鐘後就會感覺到喉嚨裡有津液出現,疼痛也會馬上隨之緩解。古代修煉家都講究煉津化精,津液升發多了,人體的腎精自然充盈,客觀上也起到了滋陰固腎的作用,是真正調動了人體的大藥。

閉口不說話,並沒有什麼玄機,只是為了使升發的津液易於滋潤喉嚨,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吞津法。

陰蹺主人一身的水液,交會於照海穴,既滋腎清熱,又能通調三焦,所以揉按照海穴會激發腎中精氣,引水液上行,滋潤喉嚨,虛火得到腎水的滋潤則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照海穴有滋陰安神的作用,對夜晚難以入睡的人很有幫助。

失眠患者多表現為入睡困難,或睡後易醒,醒後又難以入睡。中醫認為,睡眠與陰蹺脈、陽蹺脈的開合密切相關。

照海穴通陰蹺脈,按揉或艾灸此穴可以協調陰陽,使全身陰陽平衡、營衛氣血調和,則夜寐可安。

 查閱與分享: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添加個人微信交流學習:gudianzy

相關焦點

  • 攢竹穴:清熱明目,祛風通絡!
    攢竹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攢,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攢竹名意指膀胱經溼冷水氣由此吸熱上行。此穴為呃逆特效穴,同時由於「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常用於面部疾病、眼部疾病,如面癱、面肌痙攣、眉稜骨痛、眼瞼下垂、眶上神經痛、眶上裂症候群等。
  • 委中穴: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
    委中穴,又名郄xì中,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又為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
  • 宣賓:隨手一掐就治病——祛風通絡清熱解毒的八邪八風穴
    功用:祛風通絡,清熱解毒。主治疾病:煩熱、頭痛、項痛、咽痛、齒痛、瘧疾、毒蛇咬傷、破傷風、鵝掌風、手指麻木、手指拘攣、手背紅腫、腳氣等手指關節疾病。 二、八風穴八風穴在足背側,第一到五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一側四穴,左右共八個穴位。八風穴屬經外奇穴,又名「陰獨八穴」(《針灸集成》)、「八衝」(《曹氏灸經》)。
  • 迎香穴:治療鼻炎的第一要穴
    迎香穴取穴方法
  • 隱白穴:治療婦科病的一大良穴!
    隱白穴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對於各種出血症狀都能有效的緩解,因為隱白穴為足太陰脾經脈氣所發,隱白穴對於治療女性經期太長、流量太大的毛病,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隱白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脾主統血,而隱白自古為治療脾不統血的要穴。《銅人》言「婦人月事過時不止,刺之立愈。」肝主藏血、脾主統血,肝不藏血取大敦可效,脾不統血取隱白可效。
  • 溫溜穴:驅寒要穴!常年手腳冰涼的人必看~
    溫溜穴:
  • 每日一穴:溫溜-驅寒之要穴
    投稿郵箱:gubingzjz@163.com    我們說到了偏歷穴,它是治療下肢水腫的要穴,很多白領,尤其是女性,一到下午就會感覺腿腫,此時按摩偏歷穴有助於消除水腫。今天我們繼續沿著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說說其第7個穴位--溫溜穴。
  • 一口老痰:咳不出,咽不下
    工作、學習、休息期間,一口老痰,咳也咳不出,咽也咽不下,如鯁在喉。重點是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想解決也沒有頭緒,欲哭無淚,只能在心裡默默抓狂,可真是太難了!其實想知道引發原因也不難,醫院一查自見分曉,但是這不是沒時間去嘛,所以貼心的小南為大家歸納總結了部分原因。
  • 鏡面舌的中醫治療:滋陰解毒湯
    寒冬季節,在臨床上經常見到病人自覺口乾咽燥、口中無味、舌體疼痛,有的伴有牙齦腫痛,無舌苔,舌面光滑如鏡面,故稱為鏡面舌。
  • 兒科推拿|每日一穴:二人上馬
    次數:揉50次,掐5次主治:腹痛、小便赤澀、潮熱臨床應用:臨床上用揉法為多,揉上馬能滋陰補腎、順氣散結、利水通淋,為補腎滋陰的要法,主要用於陰虛陽亢、潮熱煩躁、牙痛、小便赤澀淋瀝等症孫重三小兒推拿流派代表人物張素芳:張老認為此穴揉100-500次,亦可治療小兒腹痛、脫肛、遺尿、消化不良、咬牙等。提出本穴對於小便閉塞,療效明顯。
  • 玉枕穴:頭痛就刮它
    玉枕穴位於人體的後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    【名詞解析】    「玉枕穴」,「玉」,金性、器物,肺金之氣也。本穴物質為絡卻穴傳來的寒溼水氣與天柱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匯合而成天部的涼溼水氣,其性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徵,故名「玉枕穴」。    【功效主治】    清熱明目、通經活絡,緩解治療頭痛,目眩,目痛,鼻塞,癲癇等。
  • 玉枕穴:頭項痛、目痛、鼻塞
    玉枕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有緩解治療頭痛
  • 靈臺穴:止咳平喘、清熱解毒
    本穴物質為至陽穴傳來的陽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化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陽氣在穴內為停住之狀,故名。靈陽名意與靈臺同。肺底。肺,肺臟也。底,底部也。肺底名意指本穴的天部陽熱之氣相對於肺臟來說是處於底部。本穴氣血為天之上部的陽氣,與肺金之氣同性,此氣相對於肩胛上部的肺氣而言是處於底部,故名肺底。
  • 攢竹穴:制止呃逆,立竿見影
    攢竹穴的位置: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攢竹穴」。「攢」,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攢竹名意指:膀胱經溼冷水氣由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睛明穴上傳而來的水溼之氣,因其性寒而為吸熱上行,與睛明穴內提供的水溼之氣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溼之氣量小,如同綑紮聚集的竹杆小頭一般(小頭為上部、為去部,大頭為下部、為來部),故名「攢竹穴」。小竹名意與攢竹近同。
  • 八風穴:治療牙痛,胃痛,月經不調
    〖標準定位〗位於足背側,第一~五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一側四穴,左右共八個穴位。〖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仰臥位,於足五趾各趾間縫紋頭盡處取穴。〖功用〗祛風通絡,清熱解毒。〖主治疾病〗1、牙痛,胃痛,足跗腫痛。2、月經不調等。〖刺灸法〗向上斜刺 0.5-0.8寸,或用三稜針點出血,可用暖億家本草精華原液1號+2號,一塗一抹一捂,十秒止酸痛,一分鐘祛寒除溼,舒經活絡,活血化淤;配合暖億家遠紅外線照射器照射此穴,20-30分鐘,祛寒除溼,舒經活絡,活血化淤!。
  • 肩髃穴:肩部的保健醫生!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與陽蹺脈相交會,故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的作用甚強,為治療上肢痛、麻、涼、癱諸疾要穴。此外,肩髃還具有祛風通絡、清熱止癢的作用,可治療外感風邪或風與血分之熱相搏於肌膚之間所致的風熱癮疹;此穴的通經理氣、化痰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