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穴: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

2021-02-12 美容師之家

委中穴,又名郄xì中,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又為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足太陽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是刺血較為理想的穴位,故《針灸大成》稱為血郄。

古代就有「腰背委中求」的說法。委中穴是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並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膝關節後側,也就是膕窩處,腿屈曲時膕窩橫紋的中點。

功能主治

1. 腰背痛、下肢痿痺等腰及下肢病證;

2. 腹痛,急性吐瀉;

3. 小便不利,遺尿;

4. 丹毒。

腰酸背痛作為一種常見的亞健康形式,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尤其是老年人患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難堪。

腰部和背部的絕大多數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都出在膀胱經上,都是由於膀胱經氣血不通造成的

足太陽膀胱經是陽氣最旺盛的一條經脈, 在人體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間的一條督脈,其餘就全是膀胱經了,脊椎左右各兩條。我認為,只要打通膀胱經,絕大多數腰部和背部的疼痛都能解決。


委中穴剛好在一個岔路口上,在背部分為兩支的膀胱經在這裡匯合為一支,繼續下行。因此,刺激這個穴位,能振奮整個膀胱經的活力,尤其是疏通腰背部的氣血。發作時按摩一下委中穴,腰背疼的症狀就會緩解。此外,還可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增強性活力等。

委中放血可以用在治療惡瘡、頑癬(如牛皮癬等)先讓患者趴在牆上,將腳後跟踮起來。消毒後拍打委中穴。委中在兩筋中間,可看到有青筋暴起,用放血針刺青筋,讓髒血流出來。

注意:委中刺血法放血量應視病情而定,一般約l-5毫升,色濃紫者以轉紅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為血虛之體,可導致氣隨血脫。

按摩手法

1、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連做10—20次。

2、兩手握空拳,用拳背有節奏地叩擊該委中穴,連做20—40次。

3、用兩手拇指指端置於兩側委中穴處,順、逆時針方向各揉10次。

4、摩手至熱,用兩手掌面上下來回擦本穴,連做30次。

此外,膀胱經最活躍的時候為下午3點到5點,在這段時間刺激委中效果更好。

穴位配伍

配腎俞、陽陵泉、腰陽關、志室、太溪主治腰痛;

配長強、次髎、上巨虛、承山主治便血。

相關焦點

  • 照海穴:滋陰清熱,治療咽疾要穴!
    照海穴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 陰陵泉穴:治療膝蓋疼痛、糖尿病~
    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取穴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主治疾病:陰陵泉穴的主治疾病為:膝蓋疼痛、暈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閉、尿失禁、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眾多疾病治療時應用非常的廣,穴道療法治療膝蓋疼痛、治療糖尿病等。
  • 迎香穴:治療鼻炎的第一要穴
    迎香穴取穴方法
  • 隱白穴:治療婦科病的一大良穴!
    隱白穴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對於各種出血症狀都能有效的緩解,因為隱白穴為足太陰脾經脈氣所發,隱白穴對於治療女性經期太長、流量太大的毛病,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隱白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脾主統血,而隱白自古為治療脾不統血的要穴。《銅人》言「婦人月事過時不止,刺之立愈。」肝主藏血、脾主統血,肝不藏血取大敦可效,脾不統血取隱白可效。
  • 攢竹穴:制止呃逆,立竿見影
    攢竹穴的位置: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攢竹穴」。「攢」,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攢竹名意指:膀胱經溼冷水氣由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睛明穴上傳而來的水溼之氣,因其性寒而為吸熱上行,與睛明穴內提供的水溼之氣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溼之氣量小,如同綑紮聚集的竹杆小頭一般(小頭為上部、為去部,大頭為下部、為來部),故名「攢竹穴」。小竹名意與攢竹近同。
  • 通裡穴:中風失語的靈丹妙藥
    通裡穴取穴方法
  • 天宗穴:肩頸疼痛、乳腺增生的剋星
    天宗穴是手太陽小腸經常用的腧穴之一,位於肩胛區,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
  • 太白穴:保護脾臟,祛除脾虛
    太白穴名意指脾經的水溼雲氣在此吸熱蒸升,化為肺金之氣。本穴物質為大都穴傳來的天部水溼雲氣,至本穴後受長夏熱燥氣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層次化為金性之氣,故名「太白穴」。大白名意與太白穴同,大,通太。    按揉太白穴,遠離脾虛煩惱    人體的脾出現問題時,多表現為大便稀溏或便秘、腸鳴、腹脹、胃痛等。
  • 肩髃穴:肩部的保健醫生!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與陽蹺脈相交會,故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的作用甚強,為治療上肢痛、麻、涼、癱諸疾要穴。此外,肩髃還具有祛風通絡、清熱止癢的作用,可治療外感風邪或風與血分之熱相搏於肌膚之間所致的風熱癮疹;此穴的通經理氣、化痰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癭氣。
  • 命門穴:立命之門戶——養生第一穴!
    本穴因其位處腰背的正中部位,內連脊骨,在人體重力場中為位置低下之處,脊骨內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體表督脈,本穴外輸的陰性水液有維繫督脈氣血流行不息的作用,為人體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門。說命門是掌控生命的門戶未免讓人覺得有點兒玄乎,但中醫確實非常看重命門穴的功能。命門穴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也是強腰補腎壯陽的長壽大穴。命門穴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 陽白穴:保護眼睛的穴位
    陽白穴取穴方法
  • 八風穴:治療牙痛,胃痛,月經不調
    〖標準定位〗位於足背側,第一~五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一側四穴,左右共八個穴位。〖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仰臥位,於足五趾各趾間縫紋頭盡處取穴。〖刺灸法〗向上斜刺 0.5-0.8寸,或用三稜針點出血,可用暖億家本草精華原液1號+2號,一塗一抹一捂,十秒止酸痛,一分鐘祛寒除溼,舒經活絡,活血化淤;配合暖億家遠紅外線照射器照射此穴,20-30分鐘,祛寒除溼,舒經活絡,活血化淤!。〖八風穴的古代文獻選粹〗《針灸大成》:八風八穴,在足五指歧骨間兩足共八穴,治腳背紅腫。
  • 神道穴:壯陽益氣【點睛之穴】
    神道穴:壯陽益氣定位方法:取穴時採用俯伏坐位,神道穴位於後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五、第六胸椎中央處。主治病症:神道穴的主治病症為:暈眩、頸部酸楚、肩部酸楚、心悸、呼吸困難、情緒不安、紅臉症等。〖取穴方法〗人體神道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五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五胸神經後支內側支。〖主治疾病〗心痛,驚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風不語,癲癇,腰脊強,肩背痛,咳嗽,氣喘。
  • 骨質流失,腰背先知?提醒:腰背出現2種「異常」,勸你早做檢查
    提醒:腰背出現2種"異常",骨質可能已經開始流失了1、腰背彎曲骨骼是由骨基質以及礦物質組成的,礦物質中的無機鹽負責支撐骨質,維持骨代謝完成骨骼日常的生理活動,當骨質出現流失現象的時候,骨骼的承重力下降,會導致骨骼被壓縮變形,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腰背彎曲的現象。
  • 天樞穴:理腸消疾特效穴!
    取穴時從肚臍向左右兩側旁開二寸,大約也就是兩個拇指的寬度,即為該穴。功效主治1、防止便秘發生 天樞穴在肚臍兩旁,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其位置對應著腸道,艾灸此穴能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可以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2、治療大腸疾患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同時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大腸功能出現問題,天樞穴會有痛感,艾灸刺激該穴位
  • 溫溜穴:驅寒要穴!常年手腳冰涼的人必看~
    溫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