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穴:肩部的保健醫生!

2021-02-22 古典中醫

肩髃(yú)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靈樞·經別》,《說文解字》說:「髃,肩前也」猶「隅」,指肩部骨頭的邊緣。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與陽蹺脈相交會,故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的作用甚強,為治療上肢痛、麻、涼、癱諸疾要穴。

此外,肩髃還具有祛風通絡、清熱止癢的作用,可治療外感風邪或風與血分之熱相搏於肌膚之間所致的風熱癮疹;此穴的通經理氣、化痰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癭氣。

取穴方法

以對側手按住肩部外側骨性凸起(即肩峰外端),然後手伸直外展,於肩峰端前下方可摸及一凹陷處,即是肩髃穴。

功效主治

人上了年紀,由於機體能力的退化,加之長期伏案或者夜晚睡覺時肩膀露在外面感受風寒,時常會出現肩膀周圍的疼痛,以致難以抬肩,這時就要警惕了,可能是患上肩周炎了。

肩周炎,又稱為「五十肩」,因為該病多發生在50歲左右的患者中,又稱「肩凝症」、「凍結肩」,肩膀就像凝固、凍結了似的,活動受到限制。對於該病,肩髃穴是其治療特效穴。

關於該穴,歷史上還有一個典故,隋末唐初的著名醫學家甄權擅長針灸治病。有一天,魯州刺史受風寒,肩不能抬起而不能拉開弓箭,遍訪名醫無人能治,後來求治於甄權。甄權在其肩髃穴上刺入一針,出針後,刺史立刻就能拉弓射箭了。

這個典故說明了肩髃穴對肩部疼痛有奇效。

按摩法

端坐位,一手臂自然下垂,另一手以中指指腹按壓肩穴。按壓該穴時,力量要滲透,按壓該穴可感到局部酸痛感明顯,有的會出現向上臂放射的現象。每次按壓3~5分鐘,左右手交替按壓,早晚各一次。

 查閱與分享: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添加個人微信交流學習:gudianzy

相關焦點

  • 肩髃穴:肩部保健必選的穴位
    肩髃穴取穴方法
  • 肩髃穴——肩部保健不可缺
    刺即洩肩臂熱氣。《明堂》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不及針。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壯,增至二七壯。《天星秘決歌》:「手臂攣痺取肩髃」。       人到50歲左右,由於全身激素的改變,以及機體自我調整能力的退化,加之如果是辦公室一族,長期伏案,或者夜晚睡覺時肩膀露在外面感受風寒,時常會出現肩膀周圍的疼痛,以至難以抬肩,就要警惕了,這可能是患上了肩周炎。
  • 【肩髃】肩膀的保健醫生 附肩髃穴的準確位置圖
    肩髃 肩膀的保健醫生 [jiān yú]主治 肩胛關節炎 中風 偏癱 高血壓肩髃穴是
  • 天府穴:過敏性鼻炎的良藥!按一按還能止鼻血!
    天府穴:
  • 天宗穴:肩頸疼痛、乳腺增生的剋星
    天宗穴是手太陽小腸經常用的腧穴之一,位於肩胛區,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
  • 臑會穴:降濁除溼
    臑會是手少陽三焦經、陽維脈的交會穴。臑即上臂,會即交會,此穴在上臂經脈之交會之處,故名臑會。別名:Nào huì(臑窌穴,臑交穴)。【腧穴釋義】臑會。臑,動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陽氣。會,會合也。該穴名意指手少陽、手陽明的天部陽氣同會於本穴。
  • 第14周:肩部保健,旋轉肌群是關鍵
    「肩膀是軀幹連接控制手臂的部位,而大部分動作都需要手臂來握持負重:所以肩部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再往上提一提,要重視這個部位
  • 附分穴:頸項強痛、肘臂麻木
    穴位位置:附分穴位於脊柱區,第二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臥取穴。
  • 禾髎穴:能夠處理關節無力等問題
    處理此穴的方法:用養心貼貼兩禾髎穴;如果用藥材的話,那麼,取一小塊傳統麥芽做的麥芽糖貼兩禾髎穴。>三間穴     合谷穴    陽溪穴    偏歷穴     溫溜穴     下廉穴    上廉穴    曲池穴     肘髎穴     手三裡穴
  • 秉風穴:散風活絡,止咳化痰
    【腧穴釋義】秉風。秉,執掌之意。風,穴內氣血物質為運動著的風氣。該穴名意指小腸經的氣化之氣在此形成風氣。本穴物質為天宗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上行至此後,因吸熱脹散而化為風氣,風氣循小腸經而運行,如被執掌指使一般,故名。手陽明太陽穴足少陽之會。本穴物質為受熱脹散的水溼之氣,因其氣血強盛,且在同一個天部層次傳行,同合於陽明經多氣多血的溼熱之性及表現出足少陽膽經的風木之性,故為手陽明太陽穴足少陽之會。
  • 李醫生:骨質增生肩痛手抬不起,你以為是壓迫神經,其實不是!
    肩頸腰疼痛人受罪,找不對人花錢白費!你好,我是肩頸腰專家李國民,網際網路肩頸腰康復第一人(治癒率95%以上)。
  • 必殺:一穴定牙痛
    下牙痛:在健側合谷穴大拇指揉按100下,需有酸脹感。(左下牙痛揉按右手,反之亦然孕婦禁用)牙齦腫痛:揉按偏歷,一般可見條索狀物,揉散即愈。(孕婦亦可用)全牙酸痛吸氣加重:用翳風,按壓一百下即愈。穴位查找方式下載一個經絡穴位圖解(灸大夫圖標的,裡面每一個穴位都有視頻指導) 下面給同行及中醫愛好者看的:選穴原因稍提下:臨床針灸對火牙效果更好,常以下關、頰車、合谷,三要穴針刺。
  • 飛揚穴養生保健
    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跗陽至至陰各穴吸熱上行的水溼之氣,在本穴的變化為進一步的吸熱蒸升,故名飛揚。取穴位置:在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處。功能主治:散風解表,通絡止痛。當出現胸中憋悶、心情煩躁或想摔東西時,可令病人趴到床上,用手捏拿病人的小腿肚,即飛揚穴與築賓穴(承山穴兩側向下對著捏)。這時病人會大痛,幾下就可以了,基本上病人會在第二天頭腦清涼,胸中舒暢,不再煩躁。
  • 太白穴---脾系統的首選保健大穴
    所以說太白穴對於脾系統的保健來說非常重要。此穴為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兩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另外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指數,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 保健 |一夢中草藥肩頸寶
    很多上班族由於長期伏案工作身體前屈,肌肉、韌帶、筋膜、關節囊等軟組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造成肩頸的疲勞和損傷。人體的衰老從肩頸開始。肩頸是大腦的總開關,上注於頭部和面部的血液都要經過肩頸,中醫講到調節人體的良方就是打通氣血,如果氣血不暢的話,血液中的毒素就會堆積在肩頸,使肩頸硬化。
  • 每日一穴 | 上廉穴:肩臂痛穴
    二、上廉穴為治療肩周炎的要穴   肩周炎俗稱五十肩。這顯然和人體的年齡增長,以及氣血衰老程度有關。即,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氣血逐漸衰敗,到了50歲這個光景,正邪之氣相爭,正氣開始下降,邪氣逐漸佔了上風,肩周炎就此發生了。
  • 溫溜穴:驅寒要穴!常年手腳冰涼的人必看~
    溫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