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宗穴是手太陽小腸經常用的腧穴之一,位於肩胛區,
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凹陷中,
在岡下窩中央岡下肌中;有旋肩胛動、靜脈肌支;布有肩胛神經。
主治局部病證,氣喘。操作方法為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1寸。【取穴方法】
位於背部,大約在肩胛骨的中央,與第四胸椎相平,左右各一。按壓時會有疼痛感傳到手臂。
【主治病症】
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後側痛、上肢不舉、
頸項頰頷腫痛、乳癰、胸脅支滿、咳嗽氣喘、乳腺炎。【施灸方法】
溫和灸。被施灸者取俯臥位。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釐米,
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施灸時間】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刮痧療法】
在中醫的角度來說,乳腺增生跟肝氣不舒有著密切的關係。
肝經散布在胸脅部位,貫穿乳房,如果肝氣不舒,就會導致氣血運行受阻,
痰溼停聚,痰瘀互結,就會形成結節。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女性生悶氣的時候或者來月經前會感覺乳房脹痛得更加厲害,
因此情緒波動會令肝氣鬱結,進而導致氣血淤滯。治療乳腺增生,在臨床上發現一個獨特的穴位,並不在循行經過乳房的那幾條經絡上,
而在手太陰小腸經上,這個就是天宗穴。手太陰小腸經雖然不經過乳房部位,天宗穴也不在乳房上,
但是這個穴位周圍5釐米的區域大致是肩胛與乳房投影的重疊區,也就是背部的乳腺反射區。因此在這個區域內進行刮痧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利於乳腺增生腫塊的消散。
刮痧的範圍是乳房的投影區與天宗穴所在的肩胛骨重疊的區域,
刮痧的順序應該是由上向下縱向刮,由裡向外排列推進。如果你有乳腺增生的煩惱,不妨依照我說的方法,每周刮一次,
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通暢經脈,乳腺增生的症狀一定能得到緩解。⊙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小兒疾病、小兒發燒、腰痛、男科、補腎、強腰鍛鍊、腰間盤突出、腿痛、頸椎病、肝病、解酒、胃病、便秘、小腹突出、婦科、經期保養、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髮、脫髮、豐胸、美容、皮膚病、咽炎、痛風、牙痛、打呼嚕、口腔潰瘍、鼻炎、眼病、手腳病、感冒、咳嗽、失眠、痔瘡、腦出血、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靜脈曲張、癌症、食物屬性、補血、瘦弱、肥胖、瘦腰、溼氣、經絡、中成藥、打嗝、
診斷:辯證、背診、面診、痘痘、月經、舌診、青筋、汗診、目診、指甲(找病因)
治百病:打坐、拉筋、滾背、刮痧、拍打、敲膽經、揉地筋、醋泡蛋、姜、穴位、艾灸、高抬腿、
手冊:中老年保健、急救常識、水果養生、穴位按摩、黃帝內經、生活妙方、刮痧保健康、原始點講座、
老中醫健康養生近期推出了病症查詢功能,點上面藍字關注後,輸入下方相應的症狀即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