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宗穴:肩頸疼痛、乳腺增生的剋星

2021-02-22 老中l醫健康養l生

天宗穴是手太陽小腸經常用的腧穴之一,位於肩胛區,
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凹陷中,
在岡下窩中央岡下肌中;有旋肩胛動、靜脈肌支;布有肩胛神經。
主治局部病證,氣喘。操作方法為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1寸。

【取穴方法】

位於背部,大約在肩胛骨的中央,與第四胸椎相平,左右各一。按壓時會有疼痛感傳到手臂。

【主治病症】

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後側痛、上肢不舉、
頸項頰頷腫痛、乳癰、胸脅支滿、咳嗽氣喘、乳腺炎。

【施灸方法】

溫和灸。被施灸者取俯臥位。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釐米,
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刮痧療法】

在中醫的角度來說,乳腺增生跟肝氣不舒有著密切的關係。

肝經散布在胸脅部位,貫穿乳房,如果肝氣不舒,就會導致氣血運行受阻,
痰溼停聚,痰瘀互結,就會形成結節。

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女性生悶氣的時候或者來月經前會感覺乳房脹痛得更加厲害,
因此情緒波動會令肝氣鬱結,進而導致氣血淤滯。

治療乳腺增生,在臨床上發現一個獨特的穴位,並不在循行經過乳房的那幾條經絡上,
而在手太陰小腸經上,這個就是天宗穴。

手太陰小腸經雖然不經過乳房部位,天宗穴也不在乳房上,
但是這個穴位周圍5釐米的區域大致是肩胛與乳房投影的重疊區,也就是背部的乳腺反射區。

因此在這個區域內進行刮痧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利於乳腺增生腫塊的消散。

刮痧的範圍是乳房的投影區與天宗穴所在的肩胛骨重疊的區域,
刮痧的順序應該是由上向下縱向刮,由裡向外排列推進。

如果你有乳腺增生的煩惱,不妨依照我說的方法,每周刮一次,
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通暢經脈,乳腺增生的症狀一定能得到緩解。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小兒疾病、小兒發燒、腰痛、男科、補腎、強腰鍛鍊、腰間盤突出、腿痛、頸椎病、肝病、解酒、胃病、便秘、小腹突出、婦科、經期保養、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髮、脫髮、豐胸、美容、皮膚病、咽炎、痛風、牙痛、打呼嚕、口腔潰瘍、鼻炎、眼病、手腳病、感冒、咳嗽、失眠、痔瘡、腦出血、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靜脈曲張、癌症、食物屬性、補血、瘦弱、肥胖、瘦腰、溼氣、經絡、中成藥、打嗝、

診斷:辯證、背診、面診、痘痘、月經、舌診、青筋、汗診、目診、指甲(找病因)

治百病打坐、拉筋、滾背、刮痧、拍打、敲膽經、揉地筋、醋泡蛋、姜、穴位、艾灸、高抬腿、

手冊:中老年保健、急救常識、水果養生、穴位按摩、黃帝內經、生活妙方、刮痧保健康、原始點講座、

老中醫健康養生近期推出了病症查詢功能,點上面藍字關注後,輸入下方相應的症狀即可查詢

相關焦點

  • 【中醫保健】肩頸疼痛,您了解多少?
    多因外界風寒溼邪侵體,使經絡閉阻引發疼痛。2、氣滯血瘀、氣血不和致經絡不通因氣血不足,不能濡養筋骨,致局部經絡穴虛,若再感染風寒邪氣使氣血不和,經脈閉塞不通,不通則痛。現代醫學和中醫在肩頸痛的認知上有很大的不同——現代醫學認為,肩頸問題是骨頭問題;中醫認為:氣不足則血不暢;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
  • 巧用這三組穴位治療肩頸酸痛
    經常按摩風池穴:有助於頭部、肩頸的血液循環,對於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頭痛,眩暈,失眠等都有益處。風門穴:在後背頸椎第二椎下兩旁,旁開1.5寸,左右督有一穴。陽池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在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
  • 肩髃穴:肩部的保健醫生!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與陽蹺脈相交會,故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的作用甚強,為治療上肢痛、麻、涼、癱諸疾要穴。此外,肩髃還具有祛風通絡、清熱止癢的作用,可治療外感風邪或風與血分之熱相搏於肌膚之間所致的風熱癮疹;此穴的通經理氣、化痰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癭氣。
  • 秉風穴:散風活絡,止咳化痰
    【腧穴釋義】秉風。秉,執掌之意。風,穴內氣血物質為運動著的風氣。該穴名意指小腸經的氣化之氣在此形成風氣。本穴物質為天宗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上行至此後,因吸熱脹散而化為風氣,風氣循小腸經而運行,如被執掌指使一般,故名。手陽明太陽穴足少陽之會。本穴物質為受熱脹散的水溼之氣,因其氣血強盛,且在同一個天部層次傳行,同合於陽明經多氣多血的溼熱之性及表現出足少陽膽經的風木之性,故為手陽明太陽穴足少陽之會。
  • 肩髃穴——肩部保健不可缺
    刺即洩肩臂熱氣。《明堂》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不及針。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壯,增至二七壯。《天星秘決歌》:「手臂攣痺取肩髃」。       人到50歲左右,由於全身激素的改變,以及機體自我調整能力的退化,加之如果是辦公室一族,長期伏案,或者夜晚睡覺時肩膀露在外面感受風寒,時常會出現肩膀周圍的疼痛,以至難以抬肩,就要警惕了,這可能是患上了肩周炎。
  • 肩髃穴:肩部保健必選的穴位
    肩髃穴的位置:肩髃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肩髃穴位於人體的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在肩膀上有個三角肌,三角肌上緣的前邊,把胳膊抬起來,明顯地出現兩個凹陷,前面的凹陷就是肩髃穴。
  • 釋放肩頸的緊繃與壓力,做自己身心健康的守護者
    流向頭部的血液、氧氣都要經過肩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灸療師:落枕又稱頸部傷筋、失枕,俗稱「失頸」
    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沒有任何症狀,晨起之後,會感到項背明顯疼痛,常以一側頸部肌肉酸痛,活動受限為其特徵。落枕病程較短,一周左右即可痊癒,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氣血瘀滯型】:症狀表現——頸項都強直酸痛不適。俯仰轉側不能自如,並向一側歪斜,甚則疼痛牽引患側庸背及上肢。舌有瘀點或瘀斑,脈弦緊或細澀。
  • 臑會穴:降濁除溼
    臑會是手少陽三焦經、陽維脈的交會穴。臑即上臂,會即交會,此穴在上臂經脈之交會之處,故名臑會。別名:Nào huì(臑窌穴,臑交穴)。【腧穴釋義】臑會。臑,動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陽氣。會,會合也。該穴名意指手少陽、手陽明的天部陽氣同會於本穴。
  • 原始點:乳癌、肺癌、咳嗽、胸悶肩臂痛、腋下痛及側胸痛……
    肩胛部原始點【手法、工具、適應症】【位置】:肩胛部:從腋下平行一拇指指,再向向一食指即是肩胛骨外側緣原始點(天宗穴附近),然後向肩頭延伸。【工具】:臥姿用手肘【肩胛部掌心向下】【肩胛骨旁內側上兩點掌心向上,下面的換手,掌心向下】,坐姿用拇指或食指適應症:肩痛(肩上痛及肩前痛)、肩臂痛、腋下痛及側胸痛(乳腺)處理方法:按推肩胛骨之原始痛點,偏寒體質須用熱源溫之。
  • 保健 |一夢中草藥肩頸寶
    很多上班族由於長期伏案工作身體前屈,肌肉、韌帶、筋膜、關節囊等軟組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造成肩頸的疲勞和損傷。人體的衰老從肩頸開始。肩頸是大腦的總開關,上注於頭部和面部的血液都要經過肩頸,中醫講到調節人體的良方就是打通氣血,如果氣血不暢的話,血液中的毒素就會堆積在肩頸,使肩頸硬化。
  • 【肩髃】肩膀的保健醫生 附肩髃穴的準確位置圖
    肩髃 肩膀的保健醫生 [jiān yú]主治 肩胛關節炎 中風 偏癱 高血壓肩髃穴是
  • 李國民:頸椎病手術後,還是頭暈腦脹,脖子疼痛怎麼辦?
    今天早上,打開電腦,看到有位朋友說,她的頸椎做過手術,還是頭暈腦脹,脖子疼痛,問李醫生我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說明你一直在找治療方法,最後沒辦法,只能選擇手術,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這上面可是手術雖然做了,你的不舒服也依然沒有改善,這是為什麼呢?
  • 每日一穴 | 上廉穴:肩臂痛穴
    二、上廉穴為治療肩周炎的要穴   肩周炎俗稱五十肩。這顯然和人體的年齡增長,以及氣血衰老程度有關。即,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氣血逐漸衰敗,到了50歲這個光景,正邪之氣相爭,正氣開始下降,邪氣逐漸佔了上風,肩周炎就此發生了。
  • 易動小課堂:肩頸伸展受限和酸痛處理
    (所有的疼痛都來源於生活和工作)如何評估仰頭頸椎角度和疼痛程度?如何快速解決客戶仰頭疼痛?如何制定長期的運動康復計劃?飲茶、敘事、、、、、可是,有些人抬頭竟然帶著疼痛。你知道原因嗎、、、、、第一:回歸身體中立位
  • 委中穴: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
    委中穴,又名郄xì中,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又為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
  • 抗骨增生片:做自己的骨科醫生!
    你是否經常覺得腰部疼痛,直不起腰?你是否常常腰膝酸軟,渾身乏力,腦供血不足?各行各業的工作都需要有在辦公室辦公的人員,長期坐在電腦桌前辦公的人群佔了很大一部分,由於長期保持「不正確的坐姿」,導致頸肩部肌肉酸痛,時間一久就容易形成慢性的頸椎損傷,就表現為前面描述的症狀,其實這是頸椎骨質增生!
  • 復健3招伸展甩疼痛
    長期低頭滑手機或是看書,小心肩頸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