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穴:理腸消疾特效穴!

2021-02-12 美容師之家

取穴時從肚臍向左右兩側旁開二寸,大約也就是兩個拇指的寬度,即為該穴。

功效主治

1、防止便秘發生

 天樞穴在肚臍兩旁,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其位置對應著腸道,艾灸此穴能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可以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

2、治療大腸疾患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同時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大腸功能出現問題,天樞穴會有痛感,艾灸刺激該穴位,可以改善腸腑功能,治療大腸疾患

3、提高胃動力

 天樞是大腸募穴,總轄大腸經的氣血,而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又是相鄰想通的關係,因此任何部位受外邪侵入都會在天樞有所反應,胃不舒服可以通過艾灸天樞穴來調理,增強腸胃功能,調整腸道蠕動,消除胃積滯,從而提高胃動力。

4、治療腹瀉

天樞主轄人體氣機沉浮,艾灸此穴可調整人體氣血運轉,增強脾胃功能,提高人體體液和細胞免疫力,改善因虛火上浮引起的腹瀉等疾病。

5、排毒祛痘

艾灸天樞不僅能調胃經經氣,還能調整大腸功能,促進排便,有助於體內毒素的排洩,從而消除痘痘,口臭等問題。

6、緩解腹痛

艾灸天樞穴對於各種原因所造成的腹痛,特別是臍周疼痛有止痛作用。而且對某些原發病,如急,慢性腸炎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根據疼痛部位,性質的不同,宜用天樞穴配合其他穴位以加強療效。

保健方法

按摩時,分別用拇指的指腹按壓在兩側的天樞穴穴位上,力度由輕到重緩緩的下壓,力度以能耐受為度,持續4~6分鐘,將手指慢慢的抬起,但不要離開皮膚,再在原處按揉片刻,很快我們就會感覺非常的舒適,大大的緩解腹痛、腹瀉的問題,便秘者則需要1~2天才能看到相應的變化。

當然按摩天樞穴,最好的時間是在每天的早上7:00~9:00之間,胃經當令的時候按摩。

穴位配伍

配上巨虛,有解毒清熱化溼的作用,主治急性細菌性痢疾;

配足三裡,有和中止瀉的作用,主治小兒腹瀉;

配上巨虛、闌尾穴,有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急性闌尾炎;

配大腸俞、足三裡,有溫通氣機,調理腸腑的作用,主治腸炎 ;

配中極、三陰交、太衝,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相關焦點

  • 四白穴:護眼、美白的特效穴位!
    該穴名意指胃經經水在本穴快速氣化成為天部之氣。本穴物質為承泣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其性溫熱,由地部流至四白時,因吸收脾土之熱而在本穴快速氣化,氣化之氣形成白霧之狀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見,故名。按揉四白,護眼又美白中醫認為,四白穴為護眼之要穴,具有舒緩眼部疲勞、保護視力之功效。
  • 冬季艾灸這三穴,女人年輕、漂亮很容易!
    讓身體更年輕需要灸這三穴女人要想從體態、氣質上顯年輕,艾灸三穴,可保你一生美麗不顯老。這三個穴位分別是:神闕、關元、足三裡穴,其延緩衰老的功效不可小覷。穴當元神之門戶,故有回陽救逆、開竅蘇厥之功效。加之穴位於腹之中部,下焦之樞紐,又鄰近胃與大小腸,所以該穴還能健脾胃、理腸止瀉。艾灸方法:用艾條懸灸或艾灸盒灸,每次灸20分鐘即可。3.足三裡穴
  • 章芝堂每日一穴:章門穴
    【取穴方法】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和緩之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後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降濁固土。    【此穴為髒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1)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關注微信公眾號經絡技巧。    (2)其他疾病:高血壓,胸脅痛,腹膜炎,煩熱氣短,胸悶肢倦,腰脊酸痛。    【臨床運用】經多年臨床研究發現:章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脾之虛症和肝之實症效果較好。
  • 少澤穴:急性扁桃體腫大特效穴
    少,小的意思。澤,潤澤的意思。【取穴位置】少澤穴位於手背,在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取穴時掌面向下,以另手輕握手指指尖,彎曲大拇指,指尖所到達的小指指甲外側下緣處即是。【少澤穴的功效與作用】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行上肢後側,出肩解,交肩上,循頸項,入耳中,到目下及頭面部,故少澤穴為治療頭面五官病及肩臂疾患的常用穴。乳汁的生成和諸多臟腑相關,其中小腸的分清泌濁功能為重要環節,故取手太陽小腸經之少澤穴可主治乳癰、乳汁少。
  • 四白穴:美白、養眼特效穴位
    「四白穴」其實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從小學開始每天都在接觸它,「眼保健操」的第三節就是「按揉四白穴」,可見四白穴對養護眼睛的重要性。
  • 迎香穴:治療鼻炎的第一要穴
    迎香穴取穴方法
  • 溫溜穴:驅寒要穴!常年手腳冰涼的人必看~
    溫溜穴:
  • 臑會穴:降濁除溼
    點  擊  上  方  藍  字  關  注  我  們臑會為經穴名(Nàohuì
  • 通裡穴:中風失語的靈丹妙藥
    通裡穴取穴方法
  • 俠白穴:消除恐懼,緩解心跳加速的有效穴!
    俠白穴:理肺和胃
  • 肩髃穴:肩部的保健醫生!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與陽蹺脈相交會,故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的作用甚強,為治療上肢痛、麻、涼、癱諸疾要穴。此外,肩髃還具有祛風通絡、清熱止癢的作用,可治療外感風邪或風與血分之熱相搏於肌膚之間所致的風熱癮疹;此穴的通經理氣、化痰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癭氣。
  • 八風穴:治療牙痛,胃痛,月經不調
    〖標準定位〗位於足背側,第一~五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一側四穴,左右共八個穴位。〖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仰臥位,於足五趾各趾間縫紋頭盡處取穴。分布有腓淺神經和腓腸神經。〖功用〗祛風通絡,清熱解毒。〖主治疾病〗1、牙痛,胃痛,足跗腫痛。2、月經不調等。
  • 肝氣鬱結者的福音:膽經合穴,灸一穴可養生排氣
    陽陵泉穴(yánɡ línɡ quán
  • 肩髃穴:肩部保健必選的穴位
    肩髃穴取穴方法
  • 迎香穴:治療鼻炎,鼻塞,感冒~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主治疾病: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指壓療法快速止牙痛。
  • 【肩髃】肩膀的保健醫生 附肩髃穴的準確位置圖
    「五十肩」的特效穴。【配伍治病 輕鬆療疾】 中風│配伍穴位:水溝穴、百會穴、風池穴、十宣穴疾病概述:中風是以突然暈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斜、語言不利,或僅以口歪、半身不遂為臨床主症的疾病。因發病急驟,症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猝中。本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留有後遺症。近年來發病率不斷增高,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
  • 臘月十三 | 告別吃不下飯,讓你胃口大開的3個穴!
    按摩足三裡可以健胃和胃,通腸潤腸,所以能刺激腸胃,增加食慾。按摩的時候最好一直坐著,然後找到足三裡穴。用手指按住,用力按揉,或者上下推揉,力度有酸痛感為宜。中脘穴是奇經八脈之一,對於胃部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經常按摩中脘穴,可以有效補氣止嘔,緩解胃部不適以及相關疾病。吃不下飯或者沒有食慾的時候就按一按中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