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艾灸這三穴,女人年輕、漂亮很容易!

2021-02-12 艾灸知識大全學堂

有疑問,請諮詢艾灸知識大全學堂執業中醫師!

謝謝您的點讚與傳閱,文章僅供交流,不做臨床處方!

【艾灸產品,廠家直銷,品種齊全、貨源充足,量大議價微信18131075396,歡迎批發、零購!】

女人到30歲的時候,就是身體成熟的年齡,五官、皮膚等各個方面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當然,衰老的特徵也會慢慢出現。

一定要現在早早的保養自己,讓自己青春永駐

大多女性都是寒性體質,所以女性非常容易因寒涼而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後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潤,就容易出現衰老狀態,頭髮乾枯、面色萎黃、皮膚沒有光澤等健康問題。

這時候,艾灸是女人最好的選擇!

選擇艾灸可以迅速補充女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以氣帶血,以血養氣,陰陽平衡。

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艾灸來治療,沒病時艾灸也是極其重要的保健養生方法。

尤其,「一灸、二通、三調、四補、五養」的特色灸療,秉承《黃帝內經》的養生精髓,結合先進的西醫理念,以「未病防治、已病調養」為出發點。艾灸養生擺脫了亞健康困擾,讓眾多人擁有了健康和美麗。被業界譽為「最有思想的抗衰老灸養療法」!

讓身體更年輕需要灸這三穴

女人要想從體態、氣質上顯年輕,艾灸三穴,可保你一生美麗不顯老。這三個穴位分別是:神闕、關元、足三裡穴,其延緩衰老的功效不可小覷。

1.神闕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艾灸方法:用艾條懸灸或艾灸盒灸,每次灸20分鐘即可。

2.關元穴

在臍中部,臍中央。穴當元神之門戶,故有回陽救逆、開竅蘇厥之功效。加之穴位於腹之中部,下焦之樞紐,又鄰近胃與大小腸,所以該穴還能健脾胃、理腸止瀉。

艾灸方法:用艾條懸灸或艾灸盒灸,每次灸20分鐘即可。

3.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有生發胃氣、燥化脾溼之功效。

艾灸方法:用艾條懸灸或艾灸盒灸,每次灸20分鐘即可。

想要更年輕漂亮需要灸這三穴

1.攢竹穴

穴位位置:鼻翼兩側凹陷處。

艾灸方法:用艾條懸灸或溫灸棒灸,每次灸20分鐘。

這個穴位可以增強面部的血液循環,潤澤肌膚。

2.迎香穴

穴位位置:兩側眉頭的內側。

艾灸方法:用艾條懸灸或艾灸盒灸,每次灸20分鐘。

按摩方法:用食指的指腹點壓在穴位上,並配合呼吸,連續點壓30秒。

這個穴位可以促進眼部微循環,增加眼部肌膚的含氧量和吸收力,防止細紋的產生。

3.養老穴

穴位位置:手腕外側凸起處的內側。

艾灸方法:用艾條懸灸或溫灸棒灸,每次灸20分鐘。

這個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有效改善面部色斑、皺紋和膚色,此外它還是對付青春痘的特效穴道哦!

相關焦點

  • 艾灸3穴,整個冬天不再冷!
    艾灸這三穴,冬天不再被「寒冷」支配!其實所有的人群都適合艾灸,只是如果是陰虛的朋友,艾灸的時候要注意滋陰,方法得當才能發揮出艾灸的效果。陽虛的人,也適合艾灸。特別是冬天以後,怕冷畏寒,所以艾灸是最適合的。
  • 立冬養生做艾灸,一灸讓你暖三冬
    ——唐·李白《立冬》戊戌年  癸亥月  癸卯日2018年立冬日  11月07日   農曆  九月三十日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終了之意,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之意。立冬,冬季的開始。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立冬有「三候」: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讓您寒冬不生病!
    順應自然收養、閉藏之勢,可首選關元穴來收納我們人體陽氣,為來年春天的生發「儲備」身體能量。關元穴,為任脈腧穴,與肝、脾、腎三經交會,具有藏精氣、溫腎陽之功。取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取穴,以肚臍為起點,「一夫法」取肚臍下3寸即為關元穴(註:一夫法,即手食指到尾指4指並排為3寸)。
  •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一個冬天不生病!
    順應自然收養、閉藏之勢,可首選關元穴來收納我們人體陽氣,為來年春天的生發「儲備」身體能量。關元穴,為任脈腧穴,與肝、脾、腎三經交會,具有藏精氣、溫腎陽之功。取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取穴,以肚臍為起點,「一夫法」取肚臍下3寸即為關元穴(註:一夫法,即手食指到尾指4指並排為3寸)。
  • 艾灸助你緩解頭疾!
    意思是說,風邪大都是侵犯人體上半身,風的本性是向上吹的,頭頂是人體的頂端,最容易受到風邪的侵擾。人的頭部是神經中樞的所在地,頭部的皮膚很薄,但密密麻麻布滿了許多血管,一遇到外界寒冷刺激,血管便會收縮,血壓升高,就容易引起麻木、頭痛。
  • 北京衛視養生堂:艾灸足三裡可有效改善胃經絡的氣血運行,治脾胃雙虛
    對於很多人而言,可能脾胃虛寒是比較輕的一種症候,對身體並沒有太大影響,其實不然,如果一直不在意,則會出現以下危害:容易腹瀉,稍微吃一點寒涼的、油膩的東西或者過度疲勞、憂慮的時候就容易發病;導致很多胃部疾病的誘發,如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潰瘍等;脾胃虛寒,人的體質下降,各種胃腸疾病,就容易接踵而來;出現脾胃虛寒的時候,
  • 這條腹部正中線,藏著的養生的大秘密!
    這條色素沉著,叫做腹白線的色素沉著。你問婦產科醫生,他會告訴你其實是身體當中雌孕激素的變化,導致你身體中褪黑素的變化,剛好在腹白線上出現了色素沉著,這是一種生理現象,不用管它。我們的古人特別聰明,他做了一個超越我們現代人的事情,他聯想了一下這個女同志在懷孕的時候,出現了這樣一條脈,如果她的生育出現了問題,會不會這條脈出現了問題。
  • 這10大腿部穴位,冬季建議灸一灸
    腿是陰血的大本營,腿部承載了人體最關鍵的三條陰經:腎經、肝經、脾經!
  • 神闕穴:打通這1穴,經絡全通不生病!
    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也常有人說:「年輕不養生,老了養醫生」,可見養生的重要性。人的一生,就是陽氣由盛轉衰的一個過程,陽氣是一個人健康的根本,養生就是護陽,越早養生,越受益、越健康長壽。艾灸扶陽補正艾灸就是一種扶陽補正、祛瘀散寒、溫通經絡、行氣活血、調和陰陽的中醫療法。艾為純陽之草,灸為純陽之火,對人體陽氣的提升,有神奇的效果。堅持艾灸一個月、一年、甚至更長,就會發現,氣血充足了,眼睛清澈明亮了,神採奕奕,精氣神十足,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
  • 【十大艾灸保健穴位】足三裡穴位準確穴位圖及作用
    【十大養生保健穴之一】共2穴(按身體對稱軸對稱,左右各1穴)。足三裡穴位準確位置圖足三裡穴位的作用    ①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病證:②下肢痿痺:③心悸、失眠、癲狂等心腦病證:④乳癰、腸癰等外科疾患:⑤虛勞諸證,為強壯保健要穴。
  • 每日一穴【01.16~01.18】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
    季冬·小寒·三候雉始雊·足太陽膀胱經【1月16日】陽綱穴(胃腸不適的救星)[主治]
  • 石門穴:艾灸它,真的會導致不孕嗎?
    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中的水溼在此再一次冷縮。本穴物質為關元穴傳來的水溼雲氣,至本穴後再一次散熱冷縮為天之下部的水溼雲氣,只有少部分水溼吸熱後循任脈上行,本穴如同任脈水溼之關卡,故名。《針灸甲乙經》:「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絕子。」意思是說,石門穴不可刺灸,可能會導致絕育。那麼,艾灸石門穴真的會導致絕育麼?
  • 端午九毒日,又遇三伏天,快用艾灸保健康!
    5.哮喘取穴:風門、肺俞、至陽、次髎、命門、腎俞、腰陽關、關元俞、神闕等區域。施灸方法:先用兩根艾條一起在這些穴位,從上到下逐步艾灸一遍,這個時間大約是5-10分鐘左右,再有氣感明顯的穴位要多停留一會,這個手法是以激發經氣為主,溫熱局部氣血,開通經絡。
  • 肝氣鬱結者的福音:膽經合穴,灸一穴可養生排氣
    xue)別名:筋會穴,陽陵穴取穴方法: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本穴為膽經氣血會合之處,故為膽經合穴。理同筋會名解。(4)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同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膽經上、下兩部的天部水溼風氣會合而成,在本穴為聚集之狀,表現出土的不動之義,故其屬土。附註:為合穴,屬土,筋會。陽陵泉穴意義:膽經的地部水溼在此大量氣化。
  • 天樞穴:理腸消疾特效穴!
    取穴時從肚臍向左右兩側旁開二寸,大約也就是兩個拇指的寬度,即為該穴。功效主治1、防止便秘發生 天樞穴在肚臍兩旁,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其位置對應著腸道,艾灸此穴能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可以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2、治療大腸疾患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同時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大腸功能出現問題,天樞穴會有痛感,艾灸刺激該穴位
  • 溫溜穴:驅寒要穴!常年手腳冰涼的人必看~
    溫溜穴:
  • 冬季常出現咽幹口燥,絲絲痰液,到底什麼惹的禍?
    冬季人們常常這樣的症狀:感覺咽喉乾燥,或是咽喉裡有絲絲痰液。對於老師等職業更是體會真切,嗓子咽喉不舒服,有痰咳不出掛著。那麼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有沒有防治的好辦法?  艾灸可以有效調理這類問題。腎主一身之陰陽,腎陰足可以滋養五臟,解決這些問題。灸尺澤穴、孔最穴、太淵穴、天突穴、照海穴、太溪穴。
  • 每日一穴:溫溜-驅寒之要穴
    投稿郵箱:gubingzjz@163.com    我們說到了偏歷穴,它是治療下肢水腫的要穴,很多白領,尤其是女性,一到下午就會感覺腿腫,此時按摩偏歷穴有助於消除水腫。今天我們繼續沿著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說說其第7個穴位--溫溜穴。
  • 俠白穴:消除恐懼,緩解心跳加速的有效穴!
    《黃帝內經》記載:「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兩手下垂,穴俠胸肺兩旁,故名俠白。」俠白穴屬肺經,可對肺經氣血分清降濁,所以它又有著「水被挾擠下降,體內濁物變清白」的意思。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